知道刘沅不喜那些表面功夫,所以出头什么的都是徵羽他们来,从而也形成了一个现象,那些百姓更加信服徵羽,所以每次刘沅下达的命令都需要由徵羽复述一遍。
刘沅也不觉得麻烦,毕竟麻烦的不是她。
学着沈难的动作她也试着摩挲自己的无名指和中指思考问题,不过,用处不大,她果断放弃了养成这个习惯的想法,大概是脑子一下子不对吧,竟想着去学别人。
“大将军,我们如今已过了大江,按现在的度,还得行军最快也得两个月才行,如今全国上下大大小小的起义不断,我们一直以不瘟不火的态度前进的话,应当是没什么问题的。”
仇泊与刘殊担任了斥候的作用,对于前方事件的把握刘沅还得靠这两人侦查,毕竟他们是分批次前进,一队人马为了不引人注意就几千人,若非是有符月伶他们的话,这件事还真不好做。
营中与她默契更好的就是那一百多人。
五年了萧衔也学了不少功夫,应对敌人足够了,再不济有刘沅保护着,他也不会出什么意外,到了这紧要关头可不容许出什么差错。
崇光殿中,众人纷纷跪地大气不敢喘一口,个个屏息凝神也不敢看坐在上方的公孙祉。
而公孙祉面色也好不到哪去,他怒的不是百姓起义,而是这些官员官官相护才酿造了这样的灾祸。
这五年里他暗访各地,了解了不少官员作为,同时也寻觅刘沅的踪迹,只不过还是音信全无,到头来因为他时常出京反倒涨了这些大臣的气焰。
“皇兄,此事皆是臣弟监管不当造成了这番局面,臣弟愿前往前方平定起义劝百姓归田,同时安抚好他们的情绪,减少损失。”
阿傩如今的个子比五年前高大了不少,身板也坚挺了不少。
公孙祉不在京城便是由阿傩监国,公孙世阳身体抱恙,众大臣也是不满阿傩的管制,时常在公孙世阳耳边吹风,有了公孙礼那次的教训,公孙世阳暗地里也由着大臣们压着阿傩,甚至还升了某些人的职。太子外出不便理政,而他对这些也是怒在心口难言,虽说中途有公孙祉回京安分了几日,可等公孙祉离京那些人就又跳了起来。
治国理政原来也不是简单的事情。
公孙祉揉了揉眉心,这件事他也有错,若非一心要寻刘沅几番入绝地,他也不会错失阿傩传来的信。
“既如此,阿傩你便与沈将军一同从国库提四成粮食,切记,主劝服而后镇压,不可擅自与百姓对敌。”
如今阿傩业已封王,因着公孙祉的原因才一直留在京城,被那些大臣压了那么久好不容易有了释放的机会,阿傩自然欣喜,当即便应了下来。
至于那些作乱的臣子公孙祉自然不会轻易放过,若是职位甚高影响甚多的暂且小惩,如今不能大肆用刑,还需维持朝廷上的秩序才行。
这五年既是碌碌无为又未尽所职。
想起已是很久以前的事,那时刘沅还在读初中的时候在课堂上与他们分享霍去病和辛弃疾的事迹,他还记得她那副向往神情,在他脑子里以前的许多事情都很模糊了,唯独她那时要以天下为已任的神态清晰地留在他心中,兴许也是那个时候他现自己的眼睛再也离不开她了,自己的心也始终放不下她了。
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事先感受“生”
的意义,而她的热血也在无形中激了许多人的心,其中也包括他。
只不过,现在他处理得一片狼藉。
若是之后找到了刘沅,她问起这些,而他又该如何解释呢。
当太子与当君主是不同的,他显然没能及时意识到并且反应过来。
走到公孙世阳床前他跪下为他掖好被子,也知道他并没有睡着,病痛日夜折磨着他,他根本无法安心入眠。
见着枯瘦苍白的人,公孙祉拂起他披散的白将其轻放在公孙世阳背后,他很是在意自己,由此害怕阿傩也像公孙礼那般想要窃国,他知道公孙世阳做那些事的目的,只不过现在看来反倒弄巧成拙了。
风鸣意拄着拐被人搀扶着走了进来,先是向公孙世阳和公孙祉行了礼,而后便寻椅子坐了下来。
他伸出干枯的手轻拍公孙祉的背想着让他放松下来,一进屋公孙祉就没吭声过,如今举国动荡,他心中承受的压力可不小。
仅仅五年,风鸣意便老得走不动路了,这一次,怕是他最后一次帮公孙家了。
“太子殿下,这一次暗访可有收获?”
这五年也亏有风鸣意和舒连武压制住了那些得势的大臣,不然还不知道会有多乱。
公孙祉始终不曾偏头,他一直看着闭着眼的公孙世阳,人老了,脸皮也薄了,他并不想承认是自己的错,这也能理解,公孙祉来此也不是为了让公孙世阳说出是他的错从而减少自己心中的罪恶感。
叹了叹气,好似要将心中的不快一同吐出来,可那些抑郁就是要卡在嗓子眼那处,卡得他喘不过气来,无奈回道:“一无所获,风大人切莫再笑琅秀了。”
风鸣意倒是不觉得自己是在嘲笑他,公孙祉一直以来活着像死了,以为他死了可又突然活了过来,至于为何如此,他心中猜测与先前刘嵊攻城时那位女将军关系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