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正常来说这就像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看客想怎么解读都无所谓,本就没有标准答案,搞不好人家只是随便做了张图而已。
可这次李萤心可以笃定地反驳前面所有的解读。
因为这张照片为什么要这么拍,真的有标准答案。
碰巧李萤心知道答案。他只看了一眼广告牌上人的站位,就解出了答案。
这个十字路口一如往常繁华,车辆川流不息,行人络绎不绝,小摊上的喇叭里传出的叫卖声此起彼伏。
李萤心恍惚间看见六年前的自己和俞沅站在同一个位置等红绿灯,对面的大屏上是当时最火的明星的广告,李萤心仰头看着人家,不知道哪来的雄心壮志,指着广告牌开始畅想:“以后那上面登的会是我们的合照,我们乐队一定会成为天团巨星!”
俞沅笑得眼睛弯弯的:“嗯。”
李萤心继续给这块广告牌做规划:“平时台上你站c位,登上大屏了让我也爽爽,我站中间,你在我旁边好了,然后老悦和石头在隔壁。”
“都行,”
俞沅轻轻拍了下李萤心的肩,“绿灯了,走吧哥。”
回忆中的绿灯和现实重合,绿灯上的数字开始倒数,李萤心收回始终黏在对面大屏上的视线,终于也朝前走了。
李萤心平时起得就早,每天六点半要到岗,最迟六点也要起来,如果要稍微收拾一下再赶去食堂吃个早饭就要更早。
现在他在这基础上又提早了一些,起来的时候拉开窗帘一看天还是黑的,他有半个灵魂还在梦中,踩下床时像踩在棉花上,双手猛地往脸上一拍,发出清脆响声,稍微清醒了些,他准备快速洗漱完先弹一会儿棉花……不是,练一会儿琴。
从鹭州回来,他到了公寓以后的第一件事是把声卡和监听耳机翻了出来,再给他那把初学的时候用的依班娜重新做了保养,换弦,调好了音,老伙计闲置了很久但音色尚可。
人有时候就这样,先前好像有一千一万个理由不去碰琴,工作太忙啦,lo没什么意思啦,人还是应该正经上班云云。如今把琴从盒子里捧出来,李萤心把琴抱好,左手按住弦,右手放在拾音器上,坐在平时只用来伏案备课的桌前。手指一动,琴音响起,李萤心轻轻绕过了横在面前的铜墙铁壁。
他想,这并非因为他是一个一往无前的勇者,倒不如说他是个逃兵。只是看见俞沅踽踽独行许久,身侧始终给他留了一个位置……在仰望那巨大的构图奇特的广告牌时,李萤心终于接受了广告牌上那人的感召。
他在等他。
当然之前李萤心就隐隐这样觉得。选择在鲤州开演唱会不奇怪,这几年很多艺人都会在这里开唱;走了很远的路到他身边——不管是物理意义上的步行了六公里或是一个比喻——可以说是俞沅喝醉了酒;开着生硬的玩笑希望他回来写歌,不答应也没关系,想方设法哄着他写……这每件事都能找到单独的发生原因,可串在一起,动机从来如一。
至于为什么是这个时间点来找他,可能是俞沅认为自己终于有了些话语权,也可能像他之前说的,他要找李萤心总要有借口,没歌可唱了就是他的借口。
李萤心清楚自己有一个优点,即算得上敏锐,尽管有时候容易过度解读他人的想法。
不过现实生活总难以如愿,俞沅给他留了个位置,不意味着他就真的能站到那个位置去。李萤心不怀疑俞沅想要他和他们重聚的心……拍个宣传图团队或许愿意让他以自己的情怀来构图,真要落到实处则困难重重,先不提现在大家各自有各自的生活,就算能重聚在一起,演奏水平也不一定能配上俞沅如今的高度。
但李萤心觉得这都不要紧了,有什么所谓呢,他往前走了,哪怕不再和俞沅并肩,也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新的路。
比如做一个最会弹贝斯的语文老师,在教职工文艺汇演里大显身手之类的。
到底太久没碰琴,李萤心爬了会格子简单复健一下就赶去上班了。
今天很好,一切都很好,一大早孩子们挺有精神,外语早读,整个班叽里呱啦都在背单词。李萤心回办公室,他周五请了假,晚自习也没在,本来提心吊胆不知道会不会收到别的老师的投诉,结果也没有,替他看班的老师盛赞3班的孩子们令人省心。
课间李萤心在猛猛灌咖啡,余光瞥见几个小孩又挤在办公室门口探头探脑,是乐队的那几个学生,连带已经停完课回来的徐斐然。
发现自己暗中观察的行为已被李萤心抓包,几个学生干脆打了报告进来了。李萤心把杯子放下,问他们有什么事。
徐斐然左右张望了下,看上去不太好意思,她小声说:“老师,我们决定还是不去那个什么鬼综艺了。”
“嗯?”
李萤心问,“好好想过了吗?”
当初表现出有意愿去的覃思明解释说:“我们觉得老师您说得对,流量热度这些都是一时的,来得快去得可能也快,我们担不起这个热度,别等下潮水褪去我们几个连个高中文凭都拿不到就惨了。”
李萤心:“……那倒也不至于。”
“其实我本来是被她拉来凑数的,”
王诗恩指了指徐斐然,接着道,“结果现在还挺喜欢这种和朋友们一起玩乐队的感觉,也想继续玩下去。”
说着又紧张地看了李萤心一眼,“当然我肯定不会耽误学习……怎么说呢,就是觉得如果要把这个东西长期做下去,还是要多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