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o23年4月1o日,周一,晴,深圳第三人民医院
我们没在医院待多久,主要是不喜欢医院那个味,还有那窒息的气氛。而且留下来,对芳姐以及她们家,一点帮助也没有。临走的时候,芳姐提出送我们下楼,我没反对。
这个时候,芳姐待在医院也没什么事可做,就是人不能离开。Icu的病房的护理,全部由专业的医护人员来完成,家属只能在外面透过窗户看着。出来走走也好,长时间对着Icu病房又无所事事,除了焦虑和悲伤,没有任何作用,反而对身心都是一种折磨。
“你们先去停车场等我,我跟芳姐谈点事。”
知道芳姐有话要说,出了电梯我就把a1ice她们三个都支走了。
晚上医院里人不多,四周很安静。医院绿化做得很好,路两旁都栽满了树,大多是桂花,花香味传来,冲淡了医院特有的消毒水的味道。不太明亮的路灯光线穿过两边树木,投射在路上,留下斑驳点点。偶尔有人经过,也是形色匆匆,面有悲戚。远处有一个小花园,围绕花园一个环的走道,走道两边间或放着几把石椅,供病人慢走锻炼和休息用。
我和芳姐并肩在医院内部道路上缓慢地走着,走到小花园处,绕着花园转着圈,一开始谁都没有说话。一张病床挂着吊瓶,在两个医护人员和几个家属的协力下,从住院楼中匆匆的被推出来,经过花园往急救室走。沉重的脚步声和粗重的呼吸声,在寂静的今晚听来显得异常的沉重。
我拉了芳姐一把,停下脚步,让在路边。看着渐渐远去的一行人,芳姐心情更加沉重了。
“主任,你说我该怎么办呢?”
这个问题,我还真的不知道怎么回答。
芳姐老公是单亲家庭,父亲早在他读小学的时候就因一次事故去世了,留下独苗一根,是母亲一手扶养大的,其中的艰辛不用去想都知道。芳姐的家婆也是一个个性很强的女人,年纪轻轻就没再嫁,自己再苦再累也要供养儿子读书。好在芳姐老公也争气,学习很刻苦,成绩也不错,考上了大学。
芳姐老公大学毕业后就来了深圳打拼,并在深圳认识了芳姐,两人从相知相爱到结婚,生了第一个小孩后,就把家婆接了过来。一方面让她帮忙照顾小孩,另一方面,想着家婆苦了一辈子,眼看着一年一年的老去,再把她一个人放在乡下也不合适,接到深圳来,也让她过几年轻松点的日子。
芳姐老公是学理工的,人忠实可靠,努力上进,估计芳姐当时也是看中了他这一点。两口子经过这么多年的打拼和省吃俭用,攒了付后,按揭在深圳买了房。虽然是二手的,也算是有了自己的小家,接着又有了第二个孩子。本以为苦尽甘来,一家人可以和和美美,团团圆圆地过日子。可惜好景不长,刚稳定几年,就又出了这么一档子事。
芳姐家婆年龄其实也没多大,也就6o多一点。身体健康的时候,家里的事基本都不需要芳姐操心,家务,接送小孩等家婆都一手包办了,两口子只要一心上班挣钱就好。
现在,如果真如医生所说的,家婆就此瘫痪在床,芳姐这个家就会陷入困境,由中产瞬间转贫。瘫痪在床的人不但做不了家务,还需要有人照料吃喝拉撒等各种需求。还有小孩,大的寄宿平时倒好,小的还在上小学,即使懂事独立不需要人接送,早晚两餐还是要家里准备的。这样一来,基本上家里就不能离人。芳姐娘家父母倒都健在,兄弟姐妹也有四个。但总不能让自己的父母来帮忙照顾婆婆吧?如果芳姐和也老公其中一个离职回家,倒是可以解决眼前的问题,但是家庭马上就会陷入经济困境,而且,这个年纪离职就是永久性的,再就业几乎不可能了。请个保姆或者护工,一是不放心,二是芳姐这个情况,在深圳请的人的工资跟她们两口子自己的工资也差不了多少。
“别急,总会有办法的。”
我自己都觉得这话很是无力。
“别的倒也不担心,事情来了总要去面对。如果家婆真的瘫在床需要人照顾,我跟他两个就必须有一个人不能上班,留在家里照料。”
“这事跟你老公商量过?”
“还没,事情明摆着,他心里肯定也在急。”
“他现在的工资收入?”
“我们俩工资差不多。你是知道的,他一个搞技术的,工资就是收入的全部,而且今年他们公司效益不好,工资有一个月没一个月的。平常我们两个,基本上我的工资负责家庭日常开支和人情来往就差不多了。他的工资交完房贷后,稍微还有一点存余。如果一个人不上班,单靠另一个人的工资收入,维护基本生活都有困难,何况家婆后续恢复治疗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我明白。照理,应该是你回家照顾一家老小。但他又没你挣得多,还存在随时失业的风险。如果非得有一个人居家,你希望是你老公辞职,又怕他一个大男人想不开,所以很为难。”
“说实在的,今年主任你来了,我们都有了主心骨,团队气氛也和谐,干得比以前更有劲了,我也有点舍不得离开公司。”
话说到这,又有点谈不下去了。工作上的事,我从来没怕过,大不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淡笑间,就能把事情处理得七七八八。但是,芳姐这事,着实把我给难住了。
两人又静静地并肩走了一段,各自都在想着事情。
“这样,芳姐。你先请半个月假,等你家婆的手术做完了再看情况。说不定情况没有想的那么糟。”
“嗯,公司人事那边?”
“人事那边我来说。你们两个都别主动辞,我们现在就用‘拖’字决,先走一步看一步。”
“这样压力就都到你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