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没有和任何人提起过这件事,包括母亲在内,但所有人都看得出来,他整个人变了。
家中拿回了父亲的田产,靠着租田,母子俩手头宽裕了些,可他却不再进学,而是去了个家附近的药铺,帮人记账。
母亲林氏本就是夫死从子的妇人,自然事事顺他,虽觉得遗憾,却也未加阻拦,由着他去。
好像哪里不对,又好像事事都顺遂,母子俩过了一段平静的生活,直到一年后,泾阳县来了个新到任的知县大人。
新知县名叫卢举真,在新皇登基这年恩科中了三甲进士,虽算不上名类前茅,却也很顺利的得了个知县的职位,而就职的地方,恰巧就在他曾经求学的泾阳县。
短短一年,还不至于物似人非。卢举真早已放下了嫌隙,去拜见了恩师,与同门再聚,自然而然,便也得知了颜知的近况。
旁人不知颜知经历了什么,根本无从劝解,他却不同。
岑玉行固然可恨,却有一件事说的对。那就是既然关心,便要有所行动。
于是,他在一日傍晚,带着一个小箱子,拜访了颜家。
一举高中
林氏见是青麓书院的同门来访,异常欢喜的迎入屋中。然后便将儿子从卧房里喊了出来。
一年未见,记忆里年幼而又瘦小的师弟完全变了个样子,虽然身量拔高了,人却萎靡得很,原本那些不知从何而来的生命力好像都已经消失了,郁郁寡欢的好像换了个人。
颜知在门边只露出大半个身子,见到来人是谁后便显露出逃避的神态来。
“颜师弟。”
卢举真立刻追了过去,将他拉出卧房,带着他在桌边坐下。
颜知已不知多久未曾和同龄人往来了,林氏见两人能够坐下聊上天,相当欣慰:“你们师兄弟坐下好好聊,我去给你们准备些茶点。”
说罢,便回避去了后厨。
母亲走后,颜知的眼神愈发闪躲:“卢师兄……你回来了。”
“嗯。”
卢举真道,“但我并不是回了书院。而是今年中了三甲进士,受朝廷调派,来泾阳就职知县。”
他见颜知一脸迷茫,继续道:“今年新皇登基,加开恩科,凡十八岁以上者都可参加……你,你没听说嘛?”
“……我、我不怎么关心这些了。”
颜知回道,“我近来在药铺帮忙记账,已快一年了。”
记忆里的颜知,虽然过得清贫却浑身充满了灵气,如今却成了这副枯槁模样,卢举真看得心一抽:“颜师弟,去年我离开书院时,本想怎么也要见你一面,但没能如愿。你怪师兄吗?”
只是“去年”
二字,便让颜知不自觉的攥紧了膝上的衣料,他沉默许久道:“师兄离开时,我因病未能相送。是我的过失。”
“我见过了江先生,也见过了林师弟他们……他们说你离开了书院,我便来找你了。”
卢举真将手覆在颜知置于膝上的手背上,一脸关切地问,“颜师弟,十年寒窗,眼见科考在即,你为何说放弃,便放弃了?”
颜知不自在地抽出了手,垂头看着自己的足尖道:“我这样的人,本就没有资格在青麓书院。年幼时识几个字,如今够用便好。”
“为何如此妄自菲薄呢?你我同窗数年,我怎能不知你天资聪慧?当初江先生也是见你年纪轻轻,便有过人学识,才起了惜才之心,留你在书院听学的,不是吗?”
“……”
颜知如今根本不想听见青麓书院、江先生之类的话,甚至不想见眼前的人,难免露出了痛苦的神色。
“颜师弟,师兄知道你不想听这些,但我还是必须要说。”
卢举真道,“旁人不知你为何消沉,但师兄知道。你不想提,师兄可以今后都将这些事烂在心里。只是现在,师兄必须要为你挑破烂疮,挤出脓血来。”
“为兄在雍城参加科举,等待放榜时,听闻了一些宫里的事。先皇沉迷修仙炼丹,不理朝政,以致于朝廷各方势力托大,民不聊生。但如今不同了,新皇英明,登基之后大刀阔斧的修整了朝中势力,连过世母妃孝贤太后背后的岑家也没有放过。”
“……”
颜知困惑地看向卢举真。
“没错,就是那个岑皇后。如今岑家大势已去,贪赃枉法,欺男霸女的,无一例外的一一清算了。你不必再担心。”
卢举真道,“说到底,岑玉行能够如此肆意妄为,不过是仗着当初家族在前朝把持朝政,在后宫总理大权。国君昏庸,不理朝政,则必然小人专权,才会有那么多的世道不公。”
“现如今新君智策高远,仁爱贤明,加开恩科,重用新进举子。扫除沉疴痼疾在此一举,颜师弟,治世就要来了,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如今正该是你我大展抱负的时候啊。”
卢举真说到这,将脚边带来的箱子提起,放在自己膝上打开:“师兄知道你不愿回青麓书院,便将科举前记下的策论和摘抄都带来了。”
他将里面堆满了的册子展示给颜知看了一眼,便又重新将箱子盖上:“若还有什么需要。随时来县衙找我。”
“明年正科,颜师弟,以你的天资,定能一举高中。”
说完了正事,卢举真见颜知并没有叙旧的意思,便也没有逗留太久,饮了一杯茶水便离开了颜家。
人虽走了,话却留下了,颜知独自在卧房待到深夜。卢师兄的话,字字句句仿佛掷地有声,在他的脑海中不住盘旋。
油灯几次迸出灯花来,他几次回神。
终于,他缓缓起身,在床边蹲下,将放在床底的那个箱子拖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