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日后,宫中举办晚宴,犒赏高盛及此仗立功的凉州军士。
犒赏得胜武将,是大兴旧例,但至先帝一朝,因鲜少有胜仗,宫中已多年不曾举办了,如今高盛得胜,是由尚书府提议的,宫中照办。
司妤猜测,高盛此举,是为增加自己的荣耀与威信,同时也昭告天下,自己是天子近臣。
皇帝年幼,她与太后也会出席。
晚宴当日,司妤着五彩烟霞般的大袖披衫,梳着端庄宽广的云髻,遍插六对金银镶宝石钗子,一如往日,华美如仙娥。
她到时,武将们已坐在下方桌案旁,见她来,齐道“公主千岁”
,尽管她不曾移目,却也知道所有人都低着头,独有一人目光肆意看着她。
那自然是高盛。
她于皇帝宝座下首坐下,正好与高盛相对。
高盛的目光,有一种把玩与欣赏,理所当然,她本就是倾城之姿,盛妆之下,没有人不会惊艳。只是旁人不敢表露,他却敢。
她到没一会儿,太后与皇帝便一起到了,所有人一齐离座,向皇帝见礼。
十三岁的小皇帝在龙椅上正襟危坐,开口道:“众卿平身,赐座。”
待重新入席,皇帝道:“此番剿灭歧州叛乱,高太尉与众将士劳苦功高,今日朕设此宴,以嘉奖诸位忠肝义胆,奋勇卫国。”
高盛道:“身为大兴子民,抵御敌匪,保护京师,是臣等职责。”
皇帝道:“诸位杯中之酒,为宫廷应功酒,名曰,‘气吞山河’,先帝朝时所酿,今夜众爱卿肆意畅饮,尽兴而归。”
众将士齐道“谢皇上”
,然后便开始宴饮,俨然一副君臣同欢模样。
看着这场景,会让人恍惚觉得安宁盛世,歌舞升平。
然九州之内,长生教仍四处作乱,各地军阀各自为政,大小争战不停,可谓民不聊生。
高盛有万夫莫挡之勇,他是那个荡平天下的能臣么?
司妤抿了一口酒,见皇帝也饮下酒,明显不习惯,只是微微皱眉。
这酒是犒劳武将的,性烈,皇帝也才刚学饮酒,不适也要忍着。
歌舞起,没一会儿,高盛杯中酒尽,一旁宫女要替他斟酒,他却示意宫女停下,看向司妤,开口道:“公主——”
司妤没想到他会提起自己,只能将目光投向他,正色道:“高太尉。”
高盛脸上带着几分轻佻的笑:“公主自进大殿,便不曾正眼看过微臣,莫非是嫌微臣行武之人,粗鄙不堪?”
司妤不知道他要做什么,却也能从眼角余光中瞥见他身旁的宣武将军卢慈微低了头,嘴角浮起一抹笑。
她与高盛的关系,说隐秘也隐秘,从未公之于众;说不隐秘也不隐秘,因为许多人都知道高盛为何倒戈,也知道高盛常宿宫廷。
卢慈是高盛手下一名悍将,对其忠贞不二,当然知道这事。在他眼里,这便是高盛与长公主之间的调情。
但司妤却只觉双颊滚烫,心中梗塞。
她依然只能装模作样,温声回道:“自然未有此事,太尉多虑了。”
高盛便道:“既如此,那公主可否替臣斟一杯酒,好让臣沾一沾天家贵气?”
所有人都看向这边,原有的喧哗此时都安静了几分。
他是真的不准备给她留一丝体面。
他要拿她当玩物,也要让所有人知道她是他的玩物。
严淮坐在司妤旁边,此时开口道:“子阳说笑了,公主金尊玉贵,哪里能斟酒,不若我给你斟酒,你我二人喝一杯吧。”
说着要起身,高盛摆手,“你也知公主金尊玉贵,你可不能和公主比。”
说着看向司妤,脸上那抹轻佻没了,换来一阵凝视,带着压迫,似乎这杯酒,她非斟不可。
“高太尉就算为得胜之师,也是大兴臣子,公主皇室血亲,焉有替臣子斟酒之理?我看太尉未免太狂妄了些。”
说话的正是郭循,也是太后之兄,司妤的舅舅,皇帝登基后,领了郎中令之职,统管宫廷禁卫。
此时高盛还未说话,他身旁的卢慈便道:“好一个‘得胜之师’,轻飘飘四个字,就掩过了我们流过的血,死过的弟兄,郭郎中倒是不狂妄,怎不见你带兵平叛?”
此话一出,满座西凉武人皆笑。
郭循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先帝朝时,因先帝宠信吴弼与吴贵妃,封吴弼为大司空,领郎中令,郭循当时为大鸿胪,掌外宾事宜,不领兵权。
到新帝登基,高盛入京,太后趁机封郭循为郎中令,总算将禁卫军权捏在了自己手里,但如此仓促升任的郎中令,自然比不过场上这些十几岁便在战场厮杀的武将。
郭循被笑话,冷声一哼,不屑道:“武夫之见,怕是在足下眼里,世人只有拳脚之强弱,诗书礼义都不放在眼里,敢问,这与牲畜何异?”
说话间,自然带着一种世家大族的傲气。
卢慈与高盛为同乡,同是西凉边境草莽出身,此番被嘲笑不懂诗书礼义,先是大怒,面红耳赤,随后大笑,回道:“要不然,明日郭郎中便去商州念诗好了,那商州剌史不听调令,拥兵自重,我倒要看看,郭郎中如何将他给念死了!”
场上又是一阵哄笑。
郭循越发生怒,却无以言对,不禁斥声道:“武夫,草莽!难怪狂妄自大,不尊天子,我不与你们动嘴!”
此时高盛一把抽出身旁佩刀,厉声道:“我等草莽也不会动嘴,只会动刀!”
郭循看着那刀,一动未动,倒是小皇帝没料到有此一出,吓得往后一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