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义明做了多年的销售,也算有一些客户基础,于是开始拿着自己的电话簿给客户挨个打电话。
“徐老板,你好,我是小张啊,之前见过面,您现在回BJ了吗?哈哈,这样啊,我这里有一套不错的系统,专门用来做广告的,非常好用,您有没有兴趣啊……好好,再联络。”
“陈老板,我是义明。我们公司最近有一套系统,非常不错,在本地也很好卖,您有没有兴趣做代理啊?好好,我回头登门拜访,咱们面谈。”
“老蒋,我是张义明。别说我不给你财的机会……”
……
张义明抱着自己的电话簿,一整个下午不停地在打电话,茶水都喝了一暖壶,似乎颇有成效。
有不少人都表示对产品感兴趣,有代理或者购买的意愿,但是具体合作,要在看过产品以后再说。
张义明颇有些得意,吃饭的时候也有意无意地在刘明旺面前彰显自己的重要性。
张义明扬着筷子说道:“阿旺,东西光做出来是冇用的,必须要有销路才行,销售可是很辛苦嘅。我还投资,只拿这一点点股份,吃大亏啦。”
其实言外之意很明显,希望刘明旺能增加他的股份。
由于这個“平面广告创意系统”
有着不菲的硬件成本,所以哪怕有着刘伟福的入股,前期也是有着资金压力的。刘伟福不肯动影楼的钱,所以也没法注入大笔资金。
陶烈非常守信,同意延迟支付尾款,后来刘明旺又和他聊了五分钟,陶烈便又同意将尾款转为股份。
紧接着,刘明旺又去试图说服南一彬和张志东,直接将合同和钱都带去了,拍在桌子上,让二人选。
这时候就提前出提前说服陶烈的重要性了,同为技术开人员,陶烈的做法对他们来说是有一定引导性的。
于是三个技术人员每人拿了半成的股份。
刘明旺之所以希望这三人将酬劳换成股份,一来是希望能有更多的现金储备;
二来则是希望自己的团队能有技术人员常驻,所以他不想把这件事当做一次性买卖。
得知此事后,张义明开始在心里算起了账。这三人是拿自己的薪酬换的股份,而张义明则是真金白银入的股,按理来说没什么区别,但是一算下来,张义明现自己每股花的钱要多于这三个人,顿时有些不平衡了。
销售人员和技术人员都是有着互相蔑视的传统的,技术人员觉得产品是自己做的,理所应当占据分成的大头;而销售人员则觉得,不就是个码农,你不做有的是人做。
张义明并不是那种轻视技术的人,但其实内心也认同,销售大于技术,东西做出来没用,得能卖出去才算生意。
这也算是贸工技和技工贸的路线之争的一个体现吧!
于是张义明想表现一下自己手里销售渠道的重要性。
然而刘明旺却始终不接茬,既不顺着他的话说,也不反驳他的观点,张义明也立刻心领神会:他是在观望。
如果自己能一口气把系统卖出去好几台,才会和我出让更多股份的事情。
想到这儿,张义明狠狠地把嘴里的鸡骨头咬碎:等着瞧吧。
第二天刘明旺和张义明分头行动,刘明旺去了出版社,而张义明则去接触渠道商了。
刘明旺骑车来到出版社,把车推进自行车棚,出来的时候还刻意往四周张望了一下,现附近有不少联防员在巡逻。
那个警员说的没错,最近出版社这里的布防是加强了不少。
省厅还与外地警方进行了联合搜寻,都没有找到朱国兴的踪迹,像是一夜之间人间蒸了一般。
他会去哪里呢?刘明旺忍不住心道。
因为对这个疤脸男缺乏了解,所以刘明旺也根本无从判断,此人会不会实施报复。不过温楷仁倒是给他打了一针定心针:
人贩不似毒贩,没那么多亡命之徒。根据我们的判断,返回广州对你实施报复,对他来说风险太大,收益太小。
刘明旺走进出版社,今天又是星期六,下午人不多,都去商场采购去了,大部分留守人员在喝茶看报。
刘明旺在出版社里闲溜达,和一个值班人员打招呼后,便在一个电脑前坐下,打开电脑里的一个数据库,掏出软盘。
半年前,出版社的领导让人做了一个资料库,存放客户资料,连密码都没有,里面有很多基础资料,都是一些联系方式。
有各个报亭、书店的,还有广告公司、杂志社的,也有大的广告商和一些订阅的散客。
“厦门大学文学社,联系人某某,联系电话:……”
“香山杰王府xx号,联系人某某,呼机号:……”
“星越广告,联系人某某,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