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嫁衣的衣料、绣样,皆是前岁秋日便定好的,只待定亲便开始做。偏去年春日才定亲没几日便退了,又直到秋日才又正式定下。
从去年九月初一到今日,共四个月余,除过年不能动针线的几日外,她几乎没有一日稍歇,终于将要完工。
大姐姐在忙,纪明德不敢打搅,也在旁拿了绣绷动手。
启荣院的东厢房便是绣房,她常过来,便在这里也留了她的针线。
又过三刻钟,最后一针绣好,纪明达小心收线,将鸳鸯举起,放在日光下看。
丝线和金银线、米珠、宝石的光华照遍满室。
纪明德不由便放缓了呼吸,赞叹道:“真是……精妙绝伦,这鸳鸯是和活的一样不必说,连水都像流着的。”
纪明达自己看过,也觉得满意,笑道:“熟能生巧,你勤加练习,或许比我做的还好。”
纪明德摇头:“这也要看天分的。”
琴棋诗书、骑射女红,大姐姐在哪一项上都极有天分,又肯下苦功,所以样样都做得好。
丫鬟过来捧走盖头,和喜服一起挂好,又用干净的绸缎遮住。
纪明德又趁便赏了一回大姐姐亲手绣好的嫁衣,不免感叹:“也不知等我出阁的时候……吉服会是什么样……”
她已经十六岁了。只比她大三个月的二姐姐早定了东床快婿,只等出阁,她却连人家都无。
这大半年,太太是比从前频繁带她们姊妹出去,也常与人夸赞她。可这么久过去了,为什么她的婚事还是毫无消息?
是太太……都不喜欢相问她的人家吗。
老爷仍每月叫人给她送钱,为什么不替她做主?
正哀愁间,纪明达轻轻握住了她的手,笑道:“你别急,我十七才定亲,今年十八了才要出嫁,可见好事多磨,对咱们都是一样的。等我和二妹妹的事完了,全家就都要操心你了。”
纪明德不禁掉泪:“只怕我没有大姐姐的好福气。”
纪明达更加柔声,笑道:“你是纪家的女儿,怎么会没有福气呢?放心吧。等我腾出空,也能替你相看人家了。”
三妹妹从前心仪温从阳,她并不知,但即便她知晓,也不能再反悔嫁他了。
她也不愿反悔。
这一年,她与三妹妹日渐亲密,每日作伴,她更不愿看三妹妹为亲事苦闷忧心。况且,三妹妹这样勤慎聪慧的女孩子,理该婚事美满,一生富贵荣华。
纪明德喜得又笑,忙说:“妹妹无能,还累得姐姐为我操心。”
“这怎么是你的错?”
纪明达笑道,“缘分没到罢了。”
纪明德便与她靠得更近,低低说起方才在正院见到崔家来人的事:“二姐姐竟真不出去,也不知崔家会怎么想。”
有这样好的夫婿,却毫不用心,真是……叫人羡慕。
纪明达却说:“和那样的人有什么好出去的。何况二妹妹是国公之女,出去是给他家颜面,不出去,也是他家没那福气罢了。”
纪明德惊了好一会,回过神忙想解释:“我、我——”
她怎么忘了,这话好像……好像大姐姐不要崔家也是不知好歹一样!
但纪明达并没生气,不用她道歉,反还教她:“你也要记住这话:你是安国公之女,全大周如今只有老爷一位国公,这世上所有的男人,除了天家的人,只有配不上你的,哪里有你配不上的?”
这话说到了纪明德心坎里!!
她也多少次问过自己:她也是安国公府的姑娘,爹爹的女儿,凭什么太太只疼大姐姐和二姐姐,就是不想一想她!凭什么连老太太也最不喜欢她!
现在大姐姐也这么说,可见……可见她没有错!
……
到了崔宅,碧月和青霜当面向孟恭人请安,替姑娘问好,又送上点心。
孟安然忙道谢,命收下食盒,笑道:“不怕你姑娘和你们笑话,家里两个孩子正都念着贵府的点心呢,滋味是比我家的不同。”
碧月忙谦虚一回,又替姑娘致意。
孟安然再问几句明遥妹妹的身体,便命人将两个丫鬟送出去,她则向小叔子的书房来。
崔瑜也在。
见妻子过来,崔瑜忙要相问,孟安然已笑说:“二妹妹知道是我的主意,便说不去了。”
崔瑜便叹气:“就该说是阿珏想同二姑娘去!”
孟安然笑道:“只怕二妹妹不信呢。”
又笑话他:“幸好清芬没说漏嘴是你的主意——”
崔瑜便看他兄弟,语气里颇有几分恨铁不成钢:“若是阿珏自己能争气,也不必我操心了!”
崔珏:“大哥只怕是想看热闹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