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专心于无欲的意识状态。
或者:专心于梦境和睡眠中的知识。
或者:入神于任意对象。
掌握入神,对象可从无限小至无限大。
意识波流逐渐减少,透明如水晶,忠实再现所观对象之形状和色彩(与对象合体合色),不论对象是认知主体、认知行为或认知客体。此乃:合体。
仍混杂有概念或言语意义知识时:有杂念合体
记忆清除、自身似乎消失,只有目标显现时:无杂念合体。
同样,针对精微对象,亦可描述为:有反射合体、无反射合体。
由此,越来越精微,直到无形本性。
这些依然是:有种子的合神。(有潜意识习惯的合神)
达到无反射的纯透明合体时,真我显现。
这个辨识智慧中,充满了真相。
它所获得的直接知识,不同于推理和听来的那类知识,亦可涉及特殊对象。
由此诞生新的潜意识习惯,抑制旧的潜意识习惯。
甚至此潜意识习惯也被平静化时,达到一切都平静,此乃:无种子的合神。(无潜意识习惯的合神)
II。实践篇sadhana-pada
合一的实践:自修、自学、顺从自然本我纯精神。
目的:减少障碍,达到合神之目的。
障碍:无知、我见、迷恋、烦恼、固执。
无知:无知是其它障碍的温床,无论是沉睡的、轻微的、断续的、活化的。
无知:把非永恒的、不纯洁的、痛苦的、非真我的,当做永恒的、纯洁的、愉快的、真我的。
我见:把自己的感官力,当做自己的意识力。
迷恋:沉溺于享乐。
烦恼:来源于痛苦。
固执:沉浸于个人倾向,甚至在智者那里,也根深蒂固。
这些障碍还在精微阶段时,可用反向溯源来消除。
这些障碍已在活跃阶段时,可用凝神来消除。
每个行为(业力),(在潜意识中)储藏为障碍的根源,在今生后世被体验。(业力的定义)
储藏的根源,芽结果为:生命的形态、寿命、经历。
善行或恶行,分别产生乐果或苦果。
变化产生苦,潜意识习惯产生苦,事物基本特性之变化的对立性也会产生苦。由此,有分别心者,视一切为苦。
还未到来的苦是可以避免的。
见者与所见的结合,乃痛苦的原因,但可避免。
所见:其个性=知性+变性+惯性,其构成=元素+感官,其目的=体验+解脱。
事物基本特性的阶段:特定的、非特定的、有分别的、无分别的。
见者只是能见力,虽然纯粹,但要透过思想来见。
所见,仅为见者而存在。
对于目标达成者,所见已不存在,但对其他人的常识来说,所见依然存在。
拥有者和被拥有者的结合,是能够获知两者的本性和力量的原因。
这个结合却是源自无知。
消除无知,则可消除结合。由此,见者可得:解脱。
消除的方法:持续稳定的辨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