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如絮一听,更是心疼这个孩子,连忙扶住她问:“你和谁一起住在哪里?”
小女孩的眼神瞬间黯淡下来,低下头,小声回答:“我一个人住。”
“你家人呢?”
“爹娘都死了,就我一个人了。”
在和小女孩的对话中,林牵洛她们了解到,这个小女孩今年六岁,名叫琴儿,家中没有兄弟姐妹。半年前父母双亡后,一间破败的小草房也被债主打去抵债,她只得一人住到山上的山神庙去,这个几土豆,是原来的邻居给她的,如果没有那些好心的邻居经常接济,恐怕她也没办法生存下来。
闻如絮听得泪水夺眶而出,想到自己当年带着弟弟逃出北煊京城时的情景,落魄到了一路乞讨,后来更与弟弟失散,再后来被荆家老太君收留,跟在当时只有十岁的荆丽芸身边,才算安定下来。想到这些,闻如絮的心像被刀割一样,也不嫌弃小女孩一身衣服脏兮兮的,紧紧把小女孩搂在怀里:“芸姨娘,咱们能不能收留这孩子,便让她跟在小姐身边侍候吧。”
荆丽芸微微一笑,柔声问道:“小姑娘,你可愿意跟我们走,到我们家去生活?”
琴儿虽然身材瘦弱小巧,但脑子却不笨,听这位贵人说要收留自己,那自然是一百个愿意的,她立刻放下衣兜里的土豆,朝着荆丽芸跪了下来,咚咚咚的重重叩了三个响头,说道:“琴儿愿意,琴儿愿意,琴儿愿意。”
每叩一下头,便说一句琴儿愿意,清脆的声音带着兴奋和激动,听得让人心疼。
林牵洛便伸手扶住她道:“快快起来,以后你就跟着我啦。你放心,只要有我一口吃的,就绝不会让你饿着。”
shúkμaì。net
琴儿不肯起身,只轻轻抬起头来,打量面前这个漂亮的男孩子,怯生生的叫了声:“公子。”
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仆闪仆闪的,却带着丝疑惑,心里却想:刚才那位贵人说让我侍候他们家小姐,但面前这个不是位公子么?公子不是应该找个书童的么?但她心里的这些疑惑哪里敢说出来,不过很快,面前这个贵公子却给她解了心中的疑虑。
林牵洛咧嘴一笑:“我和你一样,都是女孩子。”
说着伸手拨下那只样式朴素的白玉簪,甩了甩头,一头乌黑亮丽的黑便直直的垂了下来,虽然一脸稚气,却难掩饰她绝美的容颜。
琴儿仰起小脸,吃惊的看着面前这个女孩,惊讶得合不拢嘴。
林牵洛笑道:“如果你不愿跟着我,也可以让我姨娘给你在府里找个事儿做。”
琴儿连忙摇头道:“不,不……”
说着便朝林牵洛拜了下来:“小姐,琴儿愿意一辈子侍候小姐,琴儿的命以后就是您的了。”
事实也正是如此,很久以后的某段岁月里,在林牵洛生活过得穷困潦倒的时候,也要省下自己的口粮给琴儿吃,而琴儿,最终也的确把命给了林牵洛。
经过了琴儿这一段小插曲后,几人一路北上到京城,用了十一天的时间,一行人赶回御史府的时候,才知道祖母已经在皇宫尚仪局的帮助下入土为安了。
林牵洛跟着父亲、姨娘到祖母的墓前祭拜,林章的脸色一直都很苍白,悲愤之情溢于言表。林牵洛以为是因为祖母的离世,所以父亲情绪十分低落。但让林牵洛有些不解的是父亲眼底里有种难以掩饰的痛苦,一种不安的直觉充斥在心头。
晚上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便披上大裘出门,夜风冰凉如水,吹着林牵洛不自觉的打了个寒颤。但就在这寒冷的夜晚,绮襄阁内,除了林牵洛的房间外,还有一个房间的灯光还亮着,那是娘亲的房间!
“姨娘也睡不着吗?”
林牵洛心想:“既然自己也睡不着,不如去陪陪娘亲。”
林牵洛裹紧厚实的大裘,快步朝娘亲房间走去。但林牵洛来到娘亲房间门口的时候,却听到了父亲的声音。
爸爸在娘亲房中,林牵洛自然是不会进去的,正准备返回自己房间,却听到娘亲说话的声音,那声音颤抖着:“你说什么,不可能,不可能!”
林牵洛迈出去的腿又收了回来,什么事让娘亲这么惊诧害怕,甚至连声音都颤抖成这样,从小到大,她还从来没有听到娘亲如此激动的样子。
“一收到消息,皇上便下旨让大理寺前去调查,津州太守,洛城知府配合查案。”
大理寺?津州?洛城?林牵洛心下嘀咕,津州太守和洛城知府协助大理寺查什么案,大理寺查的案子向来都不是小案子,何况是奉旨出京查办了,和娘亲有什么关系?正想着,便又听到娘亲颤抖的声音:“不会的,我们离开洛城的时候,他们都还好好的,怎么会一夜之间遭人灭了门,你骗我,林章,你骗我的对不对?”
林牵洛心猛地一沉,几乎是用身体撞开的门:“爹,生什么事?”
林章突然看到女儿进来,不由的叹息一声,他本想暂时瞒着女儿,但如今看来,是不可能了。他双眉紧锁着看向身边的女人。荆丽芸脸色苍白如纸,在见到女儿的瞬间,终于坚持不住,只轻轻唤出了“牵洛”
二字,眼前一黑,人已经软软的倒了下去。林章眼疾手快,一把将她抱在了怀里。
抱住爱妾,林章哀叹一声,挣扎良久才对女儿说道:“据洛城传回京城的消息,你外祖父家……”
他伸手将捏在荆丽芸手中一封信笺接了过来:“这便是津州太守从洛城加急送往京城的奏报。”
林牵洛一个箭步过去,夺下父亲手中的信笺,双手已经不由自主的微微颤抖起来,几次深呼吸,让自己稍稍平静,这才打开信笺一字一句的读下去。
这个时候,她已经忘记了自己在父亲的眼里不过是个识字不多的纨绔女孩。
从书信的内容看得出,这信并非写给父亲的,而是津州太守呈给皇帝的加急奏报,短短几行字,时间、地点、事件写得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