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珩问九思营:“今天你们又提到九思营,那是个什么东西,为什么要你去管?”
自成本就是九思营选拔出身,曾几何时,他为此身份颇为自豪。阿珩愿意听,他倒是不设防,也愿意讲。
他当阿珩是个痴痴的孩童,他当阿珩是他孤独时候的倾听者。
昔日,圣祖征战于西北,曾感叹天分六洲,地分九国,虽是同源,而不同治,因此吟唱《九思》章,与古人同悼伤之情。那时,为复国土,保万民,圣祖于西北大军创立九思营制度,为国遴选精锐。
选入九思营的人,本就天赋异常,经过圣祖的亲自训练,即可成为以一敌十的精兵强将。这些九思营的营生们或是编入各个军中,以增强综合实力;或是组成突击队伍,由圣祖直接率领,达成最终目标。
一批一批的九思营,代表着荣誉,代表着实力,故而在圣祖手里,九思营也被称为另一种形式的“武举”
。
后来,西北四郡稳固,九思营就再未启动。
孟元帅驻扎西北后,为尽快整顿军务,增补人才,他效仿圣祖,秘密亲启九思营。此事他并未向并兵部和吏部呈报,大概是他觉得没什么必要。
还是孩子的云自成只跟随父亲去过一次军营,就被孟元帅的人看上,参加了一次选拔。参加那次选拔的,还有元帅的侄子孟兴等。他们这一批,是孟远川亲自训练出来的英才,与孟远川有着深厚的师徒情分。
只是后来,九思营逐渐就变了味道。
官场上有人听闻这“小武举”
的消息,送些子弟过来,以钱财贿赂其中,让这些子弟们可以借此背景轻松混个武官。更有甚者,费心活动一番,什么也不求,就只为了送一大笔“报名费”
给孟远川——他们只是找个名头给孟远川送钱,为的是攀上孟远川这个高枝儿罢了。
不知孟元帅是日理万机忽略了,还是被人蒙骗不知情。总之,他没摆在明面处理过。
当然,九思营开营选拔,也还是有正面影响。每年还是会有一批精锐被选出来,替孟远川圆上这好名声。
但九思营没有固定的开营时间,也无固定的考核标准,每年都只看孟远川的需要。相传,他通过九思营的选拔模式,私养了一支最精强的大军。这只神秘大军,只受孟远川一人调遣。其成员、任务、归属等所有信息,都不曾公之于众,只有他知道。
阿珩听了,自言自语道:“怪道那个人说孟元帅‘又缺钱了’。原来他只要稍微放出个声儿去,就有人来给他送钱。”
三年前,京中派来了巡察使蔡晟。这蔡晟官至户部侍郎,是个算盘仙君。
从前也不是没来过巡察使,可来了之后,大家只要明面上看过去,几乎不会有什么大风浪。只可这个蔡晟最是计较钱的问题。他名义上是来查军需费用,实际上却是来查九思营贪墨实情。元帅对他十分不客气,并不配合蔡晟的工作。一个月后,蔡晟带着他的账本回京述职。
只是没几天,京中传来消息,说蔡晟在进京前一夜死于官驿。
蔡晟一案,由当时的刑部尚书张秋梧两日告破,凶手是自孟远川麾下西北大军报了伤退的老兵。此人声称是孟元帅秘密指示他杀人,可单靠一张嘴来说,手中又全无证据,最后这老兵病死狱中,此事大约不了了之。
蔡晟的死亡,一下子将九思营捅破出去,给孟远川带来了不小的流言阴影。有人说他倨傲亵渎圣祖,有人说他养私兵意图谋反。怎么说的都有,甚至于朝廷上也吵起来,只是宫中却一直没有明示意见。
后来京中又专门派了三品大员王晋来此巡察。王晋来这里,对巡察之事并不上心,反而比较看重孟远川的用兵之策。
一个月前,一队斥候在行进过程中,遇到了一夜风沙。他们在一个巨大的山石后面躲避风沙。可待风沙结束后,大风从沙地里吹出了一拨工建兵尸体,很快他们判断出,这是孟远川大概于明和五年派出去的一支军队。
王晋身为巡察使,不仅没有彻查此事,还压下来密不上报。不久就有消息传出去,认为孟远川明面上是派人去开凿行军道,实际上有人是替他去挖掘月离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