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政治口号,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了苗德森校长和高杰老师。眼见势态愈演愈烈,身为班主任的彭显明老师再也坐不住板凳了,他在暗中让一个同学给我传话叫我下午放学后务必去他家一趟说“有要事相商”
。
下午4点半,我准时赶到了彭老师家。此时,师母正在厨房做饭,见我来了热情地跟我打了招呼。只记得师母姓吴,是场部卫生所的一名护士,人长得端庄秀气,不乏“大家闺秀范儿”
,把家里收拾得干净而又利落。当我进到里屋时,彭老师已沏好热茶坐在炕沿边上等着我。只见他阴沉着一张脸,一边抽烟一边生气地说:“孝章啊,你是咱班的团支书,也是我最得意的好学生。苗校长和高老师在私底下也都认为你是个好孩子,你可不能因为领导和老师与你的想法不一致就以怨报德干犯浑的傻事呀!”
听了彭老师这番话,我的心多少好受了一点,于是回道:“彭老师,我干的也是学校的工作!我总觉得苗校长和高老师在故意刁难我!”
“你这么想就错了!老师对学生就好比父母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哪个老师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你为学校工作组织大伙排剧没错,但苗校长和高老师让你别耽误学习也没错。那么这两者生矛盾应该咋办?依我看,人家苗校长和高老师管你是对你好,为你负责任。可你却把人家对你的好心当成了驴肝肺。你说这不是以怨报德是啥?”
听了彭老师这番暖心暖肺的话我真的无语了。尤其是他关于“老师对学生就像父母对自己孩子一样”
的恰当比喻一语点醒了我这个“梦中人”
。
大凡说教类工作,话在精而不在多。所谓“精”
就是能撼动人心,引共鸣。正因为彭老师的话“喻象贴切、感人至深、晓之以理、惊魂慑魄”
,终使我这只“迷途羔羊”
在险些落入万丈深渊那一刻把我又奇迹般地拉了回来。当天晚饭,彭老师是留我跟他们全家人一起吃的。我当时不好意思,但为留我吃这顿饭彭老师好悬又甩了“计子”
。饭后,我们师生二人又一直谈了很久,很久……
翌日早晨8点,我到校的第一件事就是赶去校长室和教导处分别向苗校长和高杰老师当面作了深刻检讨。见我有闻过即纠,知错就改的表现,苗校长和高老师都很高兴,两位师长既给了我充分的谅解与包容,也给了我既往不咎的鞭策和鼓励。打这以后,宣传队在我的领导下,不仅获得了《救救她》剧目的排演成功,而且也使每一个参演学生都没有耽误正常的课业学习,真正实现了学校邓书德书记提出的剧目排演和课业学习“两不误”
。
——闫红老师是教我们高中政治课的全校最年轻的女教师,同时她还担任学校的团书记。她2o刚出头的年纪,长得白净、大脸盘,梳着两只小短辫,两个嘴角稍微有点耷拉,乍一看去还是很受端秀的。她举止稳重,不苟言笑,政治课讲的还是不错的。冬季里她喜欢穿一身黄军服,围一条红围脖,走起路来总是英姿飒爽的样子。此外,闫老师还有一个最“雷人”
的身份,即她是农场闫振生书记的女儿。
闫红老师的出现就象漆黑暗夜里滑过的一颗流星斑阑而又耀眼。加之她身兼团书记和拥有一呼百应的号召力,身边很快便聚拢了像我一样的众多学生骨干。不瞒大家说,当时闫红老师在学生中的影响力是学校邓书德书记和苗德森校长根本不可同日而语的。必须承认,闫红老师是很好的遗传了她父亲“政治基因”
的。她政治素质很高,既给人以高高在上的居高临下感,又会动之以情地笼络关怀她需要倚重的骨干学生。当时,在全校学生中高二班的林凤义和高一班的我和曲学军是最受闫红老师全力推崇和倚重的“三大金刚”
。
在农场中学后期,正因有闫红老师的加持,我和曲学军在学校文体活动中才脱颖而出成了在全场都十分耀眼的“明星人物”
。仅在1975至1976年7月间,闫红老师就为提高我在学校的知名度给我创造了4次机会。
其一是提请任命我为高一班团支部书记。此举明确定位了我是新高一的“政治脑”
。这一步骤的意义关乎班级学生的“人心向背”
,尤其是一些农场周边农村就近来农场中学就读学生一入学就知道班里以谁为中心和拜谁的“庙门”
了。毫不夸张地说,当时的我绝对是高一班的核心人物,否则的话身边断不会聚拢了张晓平、龚显平、曲学军、姜国军、邱元友等一众“铁粉儿”
。
其二是举荐我出任学校文艺宣传队队长。这等于是一步把我送上了“大花轿”
。可以说,这既是个践行自我价值的“文化舞台”
,也是提升我在全场知名度的“政治平台”
。也正是在这个台面上我的统筹才能、组织才能、创作才能、表演才能均得以充分挥,我的名字方能为农场人所家喻户晓。
其三是举荐我做为1975年“农场全民运动会”
全程主持人。在此之前,农场凡大型文体活动的主持者都当仁不让地推苗德森校长,任何人都无法撼动。然而由于闫红老师的极力举荐,1975年的农场全民运动会却突然换上了我这个“新面孔”
。让闫红老师倍感高兴的是,由于我的临场出色挥和出彩的口语表达竟给全场老少留下了深刻印象。曲学军在那一年的跳高和几项中长短跑也都取得了打破农场纪录的好成绩。
其四是推荐我为当年农场团代会中学致祝贺辞朗诵人。通过闫老师的这次举荐,我获得了向全场青年展示自己文学创作和诗歌朗诵才能的机会。应当说,正是在这次团代会上由我代表农场中学向大会所致祝的贺辞才给全体与会青年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陈孝章的名字才被全场青年所熟知。
记得不错的话,在1975年的全民运动会不久,闫红老师就被推荐为工农兵大学生去省内某高校上大学了,据说后来毕业后在白城市某单位供职。总之,对于我和曲学军来说,闫红老师既恰似昙花一现,又如天空中的雷电一闪,可谓“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但她给我们留下的却是恒久不灭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