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怀兰的话音刚落,姚老太太就想要站起来。
可姚老头动作更快,一把拉住了老伴儿。
姚爷爷没等族叔和大队长开口,便先点头:“老大家的,这样也好,就这么办吧。还有房子也得分,正好老大几口人住东边两间房。那两间房,就给老大家。”
三爷爷开了口:“老五啊,你还能挣,大业两口子还有好几个孩子要养活,你能这么想,就对咯。”
既然说好了,养老钱随行就市,那就有参考标准了。大队长对这些事门儿清,没多久就商量好了标准。
以后,大房他们一家一个月给两老五块钱养老钱,再给二十斤粮食。
这时候的粮食便宜,富强粉一斤两毛六,普通面粉一斤一毛七分钱。
大队长两边都不想得罪,在中间和稀泥:“这样,我做主,就按照普通面粉二十斤来算吧!五叔毕竟还有个铁饭碗。这也幸亏是在咱们渔队,往西走两个大队,你们也知道,工分可没这么值钱。”
这个年代,但凡家里手头紧一点,那是不可能舍得全都吃普通面粉的,能吃全麦粉就不错了,大多数人家还是吃二合面。
二合面是小麦粉混玉米粉,那价格比普通面粉,便宜不少,一斤一毛二分钱。
这样算起来,大房一家每个月要给两老8。4元的养老钱。
苏怀兰戳一下丈夫,让他开口答应下来。
大队长又问:“那你们家,上半年未结算完的工分,怎么算?”
每家每月先结算部分工分,领部分生活费,剩下的到年底结算。说起来,这也是公中财产,分家不能漏掉这部分。
姚老太太刚要开口,就被姚老头拦住了:“你们大队都有账本,把老大的单独分出来,单立一个户头,就从年头开始算吧。”
大队长点头,总算五叔还不算太糊涂,不像五婶这么偏心。
至此,能分的都分完了,自留地原本就是屋前屋后自家开垦的那点地,大房分了两间房,那自留地也就是相应的地块。
当然,分家的契书也当众写好了,姚老头和大儿子,再加上两位证人,三方签字画押,再一式三份,当事人一边一份,还有一份给队部留作存根。
姚老头却不忘交代一句:“虽然分家了,可老大还是我儿子。你们一家人去申城之前,吃喝还跟着我们吃。”
大队长也想缓和些关系,帮着说些好话:“五叔敞亮。再怎么分,还是一家人,大业他们连个厨房都没有,也只能先这样。”
苏怀兰不忘提醒:“那正好,明天让她爹跟大队长去办新粮本。麻烦大队长给开个证明,咱们得在出门前把粮本分出来。这样以后去申城,也方便。”
姚家分家就这么落幕了。
虽然没有闹起来,可是不耽误村里人笑话姚老太偏心。
他们可是会算账。
在他们这个渔队,最近几年打渔捕捞都还算顺利,织鱼网的工分和钱是固定的,一个工分一毛钱。
就拿一条小型的黄鱼网来说,织这样一条渔网,能挣出6oo个工分,分钱的时候,这6oo个工分,能分到6o块钱。
出海打渔的男人们,一天多少工分是固定的,可一个工分值多少钱,却并不固定。
队里会计一个月核算一次,这一个月里,上缴给水产收购站的海货,一共换回多少钱,再除上这个月里,所有出海男劳力的工分总和,就得到一个工分多少钱。
运气好的时候,一个工分换两毛钱的也有,就算运气再差,也没低过一毛钱。
永果家院子里人还不少,就有人不耐烦道:“哎呀,你别算那么细,就算一个工分一毛,按最少的算。”
有人开始掰指头:“大业大哥,一天十三个工分,一个月最少也有三十九块钱,就算四十。那四兄弟也都肯干,一个人每月最少也有三十块钱。”
有人口快:“行啦,一个月五兄弟至少得有16o块钱。”
有人跟着补充:“你们别光算挣的,不算花的钱。”
“姚老太太在粮站买粮食,我遇到多少回了,她可是个铁公鸡。家里挣的多,她只买二合面。那二合面一斤一毛二吧,你算算,他们家一个月能花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