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村,大叔召集了村民,向阳才知道,原来大叔是麻湾村的村长。简单介绍了一下新来的四个知青,分给每个知青十斤粗粮和五十斤地瓜,由于暂时没有地方住,就把四个人分到村民家里搭伙,等来年天气暖和了再给他们盖两间房子。
“你们没有参加今年的劳动,是没有口粮的,这十斤粗粮和五十斤地瓜算是村里佘给你们的,来年参加劳动了还要扣除的。现在你们先去各个小队的队长家住,周萍你去第一小队队长家住,钱翠英你就住在第一小队来旺家吧,他家条件和第一小队队长家差不多。简向阳你住在第二小队队长家,许强忠你住第三小队队长家。你们是等队长家开完火再自己另做还是和队长家搭伙一起做饭吃,都商量着来。行了,明天还要再来俩知青,到时候还得聚拢一下,天冷都各自回去吧。”
村长说完就摆摆手示意大家都回去。仿佛没听到下面那些村民的议论声。
向阳很清楚,他们佘走的粮食都是从村民口里挤出来的,村民对他们这些知情有意见也是可以理解的,这时候的人大多数还是淳朴的,他们也就是嘴上抱怨抱怨,真正的行动力是没有的。
向阳拖着袋子正不知道该往哪去找第二小队队长家时,一个瘦的颧骨老高的汉子利落的过来,“姑娘,我是第二小队的队长,你这个冬天就在我们家住吧。”
说着就一把拎起向阳的麻袋,估计是没想到这么沉,竟是被耸了一下腰。
“叔,我东西多,太沉了,我和你一起抬着”
向阳见状赶紧上前。
那汉子摆摆手表示不用,“传泰,你过来和我帮这姑娘把行李抬回去,这姑娘这个冬天就住我们家了。”
一个瘦高的青年走过来,看了向阳一眼,默默把行李扛起来了,也不用旁边的汉子帮忙抬。路上这汉子给向阳简单介绍了一下他们家。他叫孟德法,妻子叫纪兰,两个人一共生育了四个孩子,两男两女,大儿子就是刚刚给向阳扛行李的孟传泰,结婚好多年了,现在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大女儿8岁,儿子6岁,小女儿刚刚一岁半。二儿子叫孟传民,还
未结婚,现在在当兵,已经是一个连的连长了,本来军队在麻湾村向西大约一天半火车的路程,但是最近他们营的营长带着手下的排长,连长,在麻湾村旁边的山上搞特训,已经来了两月了,听说还得训四个月。对于儿子在家门口受训,孟德法还是高兴的,毕竟时不时还能见见儿子。此外还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孟传芳已经嫁人了,孩子都有两个了,两个孩子都是儿子,小女儿孟传慧才十二,平时在家里跟着孟婶子做做家里的活。
听着一大串人名,但是向阳知道,在这个年代,孟大叔家已经算是人口简单了。
孟大叔介绍完大体的情况,就已经到家了。向阳虽然对房子没有什么期待,但是也没想到会是这样的光景,因为是农村,房子与房子距离不是很近,但是每家的房子都特别矮,就像向阳现在站在孟大叔家门外,已经完全看得见院子里有什么了。真的是一点都没有。再有就是黄泥巴涂得墙面,坑坑洼洼不平。屋顶的茅草也不知道用了多少年了,一层黑漆漆的灰。
孟大叔打开门让向阳进去,“农村不比城里,你先凑合着吧。”
“能有个落脚的地方就已经很好了,还没谢谢大叔带我回来呢。”
向阳站在门边,让扛行李的孟传泰先进。
没等孟大叔说话,屋里涌出来一群人,估计都是孟大叔刚刚介绍的家人。
一个头有点花白的老太太先走过来,“老头子,这姑娘是谁”
“城里来的姑娘,知青,分到我们队里了,村长让她这个冬天先住在我们家。”
孟大叔给孟婶子解释,也是解释给其他人听得。
“婶子好,我叫简向阳,新来的知青,这个冬天要麻烦你们家了。”
向阳尽量表现的乖巧一些。
“城里的姑娘就是好看,你尽管在婶子家住下,不能让你吃饱,但肯定饿不死。”
孟婶子上前拉着向阳的手。向阳满头黑线,虽然知道这个年代饿不死已经是最郑重的承诺了,但是向阳还是忍不住觉得心酸。孟婶子也是瘦的脸色蜡黄,院子里站着的每个人都能清楚地看见脖子上跳起的青筋,瘦的皮包着骨头大概说的就是这个年代的人吧。
“娘我们家粮食能不能
撑到开春还不一定呢,又来这么一个吃闲饭的,我们哪养的起”
一个瘦的身上衣服都晃荡的中年妇女开口就叫向阳是吃闲饭的,虽是趴在孟婶子耳边说的,但那音量,院子里的人都能听见。向阳看了她两眼,应该是孟传泰的妻子葛红花了。
“胡说什么村里已经分给向阳十斤粗粮,五十斤地瓜了”
孟大叔打断葛红华的话,明确表示向阳是有粮食的。
“村里怎么能分给她们粮食,我们辛辛苦苦打下来的粮食,自己都吃不饱,干啥分给啥都没干的人”
葛红华急了,自己家都快要断顿了,村里竟然把粮食分给外人。
“不会说话就闭嘴,这些粮食都是村里赊给知青们的,明年参加劳动后还要扣除的”
孟大叔的脸都黑下来了,孟婶子和孟传泰的脸色也不好。
“孟嫂子不用担心,就是没有村里赊的着六十斤粮食,我也能养活的了我自己。”
向阳笑着说,打破了沉寂的氛围,毕竟还要在这里住一段时间,不好弄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