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位年轻的女子,身边带着一位六七岁的小女孩。女子趴在高案上吃粥,小女孩偎依她腿边,双手抱着个包子啃。
“公……”
未等女子说完,武婧儿就抬手打断她,笑着道:“不必叫我的名字,我就想了解一下。”
原来这女子就是之前撒泼打滚王刘氏的媳妇施兰。在王刘氏当着众人面打施兰时,武婧儿没有说什么。
等事情结束,武婧儿嘱咐青梅让王里长多照顾下施兰。施兰的日子因此比过去好了一些。
织造局招全职工时,施兰在里长的帮助下,离开王家,带着女儿住进了织造局。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很好,很好,我过得很好。”
施兰激动道,若不是武婧儿不让,她都想跪地磕头以表感谢。
武婧儿颔首微笑,道:“好好干,手里有钱了,腰杆就硬。”
武婧儿勉励她几句正要走,就见施兰将藏在身后的女儿推出来,道:“娘子,这是我的闺女施剑秋,和我姓,以后我让她继续给贵人做工干活。”
武婧儿闻言笑起来,伸手摸摸施剑秋枯黄的头发,道:“小孩子家家能干什么活。等过几天织造局要开启蒙学堂,你把小剑秋送进去,学有所成再出来干活。”
“你们继续吃吧。”
武婧儿说完,告别两人离开。
“剑秋,你要好好学,等你学好了,就能报答咱们母女的恩人。”
施兰弯腰叮嘱女儿道。
施剑秋重重地点点头。
生活的苦难磨去了小姑娘的天真烂漫,留下了坚韧的心性和不屈的性格。
我的皇后堂妹蒙学x藏书楼x邢国公府……
王迦陵的蒙学办起来啦。
前期招生四百多名,年龄从五岁到十五岁不等,有男有女,女多男少。
免费蒙学初开始报名时,来的学生并没有王迦陵想象的那么多。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七八岁以上的孩子能帮家里干活了,五六岁的孩子可以带弟弟妹妹玩减轻父母的负担。
很多织工也知道上学好,但是与其学一点字不上不下没什么大用,还不如给家里干活赚钱。
王迦陵被门可罗雀的蒙学打击到了,但她没有气馁,和武婧儿商量之后公布了一些奖励方案,来蒙学报名的学生这才多了起来。
这些孩童分成两班,上午和下午分别上两个时辰的课,学制两年。成绩优异者,织造局资助其继续深造。
蒙学书籍有两种《千字文》和《声律启蒙》,而《兔园册》是学习完上面两本之后才开始教授。
除了这些,还有算术课、纺织课、武术和突厥语课。
武术课是苏大为了支持主母报名开办的课程。大唐尚武,无论男女多学点护身本领准没有错。
突厥语课则是公主府一位名叫鱼菩的护卫提供。武婧儿知道后,十分惊讶,自己护卫竟然有人会说突厥语。
鱼菩摸头,憨厚一笑,向武婧儿解释其出身,原来他是个“蕃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