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陛下问及此事,某不顾自己颜面说的清楚明白,你还想怎样?”
“是你辱没某在先!非要某把这颗脑袋摘下来给你,这梁子才能揭开不成?”
石亨有些愤怒,面色通红,指着于谦,这人欺人太甚了!
于谦却摇了摇头说道:“不是这个事儿,你先坐下来。”
“石总兵,你出诏狱之时,通惠河已通,粮草进了京,在此之前,某其实做过打算,让备倭军入京前,自行至通州取粮。”
“若非陛下一力督促,备操军和备倭军至通州自行取粮,通州大乱必至,即便是打退了瓦剌,通州大乱,某难辞其咎。”
“某用兵其实还不如你啊,只是想到这里,才摇头叹气,某何德何能教你做事呢?”
石亨的面色终于好看了些,挠了挠头,哈哈的笑了起来。
纵兵取粮是一种比较委婉的说法,其实就是烧杀抢掠。
没有哪个指挥官会纵容军士烧杀抢掠,那样的军队是没法打仗的。
石亨在大同十几年,可没有干过一次纵兵烧杀之事,所以在这个层面上,石亨小胜一筹。
于谦这是在给石亨面子罢了,他对自己要求极高,但是并不代表他不懂得如何与旁人搞好关系,他是进士及第后出任地方官,一点点爬到朝堂高位的。
石亨在陛下丢了面子,于谦夸了石亨,说自己还不如他,算是自己丢了面子,这样石亨就有了面子。
“那还不是陛下给你撑腰,让你放心大胆地干?居京师大不易啊。”
石亨立刻就坡下驴,于谦势大,对方给台阶,还硬挺着不下,那是不识抬举。
两个人交谈着,丝毫没有注意到朱祁钰的眼神在不停的打转。
此时的朱祁钰已经想到了支持自己的人,那就是那些真正想做事的人。
宗族不支持他、勋戚不支持他、朝臣不支持他、乡绅们不支持他,但是他们不是大多数。
朱祁钰要争取的是大多数人。
鲁迅先生曾言: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
,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
【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
朱祁钰给这些前赴后继战斗着的脊梁们舞台,让他们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
这些脊梁们,自然而然的会站到他的这一面来,这才是【正名位】的最好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