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完美小说网>道诡天书有什么用 > 第237章 令尹得道(第1页)

第237章 令尹得道(第1页)

石中观想参详《列仙传》,这时来到有关尹子详说一段,他对这位曾经亲身迎接圣人老子,又记录下圣人传道玄妙语言的道家中流砥柱般的人物,非常之感兴趣。

石中越看越是着迷,观想参详间,仿佛已然置身于当年,尹子迎接圣人老子的场景之中。

恍恍惚惚惚惚恍恍间,似乎意识海里景象为之一变,他竟真来到了那个古老的地方,函谷关地界。

只见函谷关下,尹子身着朴素衣袍,神情恭敬地,在那里等候着老子的到来。

圣人老子,靠坐在一头由青牛所拉的牛车上,缓缓而至,他看似一个朴素无华的老人,周身却散着一种凡脱俗,引人入胜的气质。

石中好奇心大起,想要靠近一些,去近距离观察,此一世时的圣人无上荣光。却又怕惊扰了这场神圣会面。

但见尹子热情的与老子交谈着,言语之间皆是闪烁着智慧光芒,石中虽听不太清楚他们间的玄奥词句,但却能感受到,二人言语中,蕴含的无尽玄妙道则。

突然,似有一阵清风拂过,意识海中景象瞬间消散,石中又回到了真我意识海境,现实中。

他回味无穷地观想参详着刚才的奇妙经历,心中对《列仙传》中之尹子,以及其所记载下的大道至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自然就意识到,观想参详之路才刚刚开始起步,未来还有更多的深遂玄奥,道德修养高士,诸般关乎天道法则之迹,他当去探访与追寻。

《关尹子》又名《文始经》《关令子》全名《文始真经》与《老子》《列子》《庄子》一样,《关尹子》也是以作者而命名。只不过《关尹子》是以周之官名,代人书之名而已。

此处的“关”

指的是老子出函谷关的那个关,而守关的人,叫做关令尹,姓尹名喜。古人所以称为关令尹喜,后人尊称为关尹子,或是关子和尹子。

相传老子看透了当时的天下形势,知道周天子王治之国不久矣!所以毅然决然离开周王朝,西出函关。

函谷关守令,尹喜久仰老子大名,所以盛情款留,希求其指教一二。

老子与尹喜相谈间,为其留下《道德经》五千言。尔后骑牛西去。

关令尹最喜研读老子之学,多有心得体会,得了圣人载录,而为文,成书《关尹子》一本。然而,当时兵燹灾难,其书佚失又重新校订堪印,多有失传处。

宋代理学大师林希逸曾曰:“(刘向)校雠之时,已自错杂,及典午中原之祸,书又散亡。至江南而复出,所以多有伪书杂乎其间,如《关尹子》亦然,好处尽好,杂处尽杂”

而称此书为《文始真经》乃是道家兴起之后的事情了!有点相似于《庄子》被称作《南华经》一样。

因为庄子被封做了南华真人,所以他的着作也改称做《南华经》。而关尹子被封做了文始真人,所以其书也改称做《文始真经》。其中的思想片断,多保留在《吕氏春秋》、《庄子》两书中。

《文始真经》其主要思想是“常无”

“常有”

“太一”

。也就是老子所说的道。

作为万物的根本。以濡若谦下作为外在的行为准则,内心空灵虚静,与万物和谐相处。顺应自然,因势利导,静处平静不杂。不为人先。与老子“不敢为天下先”

相似。

唐时陆德明《经典释文》载曰:“尹喜字公度。”

汉刘向认为,关尹子,名喜,号关尹子,或曰关令子。

尝请老聃着《道德经》上下篇。全书分一宇、二柱、三极、四符、五鉴、六匕、七釜、八筹、九药等九篇。

一宇篇说明:不是有道不可说,不可说就是道,不是有道不可思,不可思就是道。天、命、神、玄合起来就是道,天下没有一件事情不是天、命、神、玄的。

二柱篇说明:象碗、盂、瓶、壶、瓮、盎都能建天地。龟甲、兽骨等都能占吉凶,天地万物都有它形成存在的道理。

三极篇说明:圣贤之人治天下,不能以主观意志来评论贤愚,评论一件事的是非也是如此,要客观地看待一个人或一件事。

四符篇说明:精神就是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行互生互灭,来无,去无尾。并以五行之间的关系来说明精神的存在和变化。

五鉴篇说明:外界事物和主观自我的关系,人的情绪心理变化和各种欲望的产生都是受此制约的,并有各种神鬼在起作用。

六匕篇说明:人的品性和平常做梦的关系,例如,好仁者多梦松柏桃李,好义者多梦金刀兵铁,好礼者多梦簠簋笾豆,好智者多梦江湖川泽,好信者多梦山岳原野等等。

七釜篇说明:道的根本是虚无,把事物归于道的人能够得到一些启迪,事物的本质是存在,用道来衡量事物,能够使之周全。得道之人可以辅佐治理天下,至少也能使自己独立于世上。

八筹篇说明:人的心中有万物,那就是心里想到了这一切,也就是心有所到之处。心有所结先凝为水,心慕物涎出,心悲物泪出,心愧物汗出等等,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不可胜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