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完美小说网>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免费 > 第八十一章 长安行一(第2页)

第八十一章 长安行一(第2页)

“好了,我就要到车厢了,多谢李校尉。”

来到头等车厢门口,潘希峰微笑着从李延良手中接过那件沉重的皮箱。

“无需道谢,卑职愿为长官服务。”

李延良暗自吁了一口气,将行李交给潘希峰。

“他日有缘,我们或许在长安还会见面。届时,我当请李校尉好好喝一杯。”

潘希峰嘴里客气说道。

“多谢长官。”

李延良应道:“卑职若是于长安再见长官,自当诚挚以教恭听!”

“姐夫,姐夫!”

正当两人稍事寒暄后便要各自离去时,从头等车厢里下来一名男子,热情朝潘希峰打着招呼。

“姐夫何故来迟?……我还以为你要误了火车,赶不回长安了。”

“呵呵……,途中马车惊了车驾,还撞了人,所以,便稍稍耽搁了一会。”

潘希峰转头向来人解释道:“哦,对了,昊轩,这位是李校尉,方才于进站口结识,是我大齐6军中有为的年轻军官。”

“是伱?”

周昊轩看向李延良,脸色顿时一变,语气阴沉说道:“我认识你。哼,一位爱管闲事,自以为仗义执言的好胜军官!”

“……”

李延良见到周昊轩,便立时认出了这位打着皇室名号欺负车站旅客的纨绔子弟。

这个世界还真小!——

短短一百三十多公里的长兴铁路(长安至大兴)曾经是国内第一条公私合营的铁路,也是最赚钱的一条铁路线。自该段铁路投入运营后,不到二十年,便收回了所有的投资,并让所有的投资者赚的盆满钵满。

在交通展部的规划指导下,铁路公司依靠巨额的分红收益,6续又修建了长达八百多公里的西段延长线,将铁路直通位于西部内6腹的岩县(今澳洲奎尔皮镇),使得广大内6区的农副产品和矿产品得以源源不断输往长安、顺(今澳洲加顿市)、成德(今澳洲伊普斯维奇市),以及大兴等东部城市。

如果说大兴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是棉花的话,那么临近的成德就是羊毛及精纺毛纱、粗纺毛纱和再生毛。

来自牧区的大批羊毛被运往成德,供应给该的四十万纺锭和八千多台蒸汽纺织机加工,然后再将一包包毛纺织品通过火车运往大兴港,最后被无数的商船销至世界各。

成德火车站最早是建在城东的位置,但随着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和城市范围的不断扩张,无数的工厂和民居逐渐将火车站包围在其中,方市政部门遂在十几年前,于城北一大片空上另建了一座崭而巨大的车站。

同汉洲境内其他工业城市一样,无数高大的烟囱取代了曾经漂亮的塔楼,城市上空经常弥漫着黑色和色的烟雾,即使是在远离城区的火车站,也能隐隐闻到一股刺鼻的工业化学味道。

火车在成德站停靠了十五分钟,当李延良将目光从报纸上收回,望向车厢时,明显感觉整个车厢更加拥挤了。

“这位长官,你的报纸能借我看看吗?”

一名邻座的男子探过头来,小心问道。

“哦,给你。”

李延良将一份《每日政事》递给那名男子。

“7月7日,内工商事务部将历时两年编订《商社法》提交敕令院审核。该法令在编撰期间,6续征集国内专家、学者,以及众多商社、工厂、矿山管理人员数千条建议,反复斟酌,多方论证,方才编订完成。该法令出台的意义在于,第一次允许私人及个体在国家和政府之外,在一定的框架之下自由自愿组建一家商社。创立股份商社将从一项精英特权变成一种国民权利,不再需要政府的特别许可。这将支持商社运营迈入正式的法律机制,会使投资人之间建立起一种高度的信任关系,使得型商社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家族产业,也不同于政府授权的垄断特许商社。……”

“嘿,以后呀,这商社的创立也就愈简单和自由了!更为难得是,该法令将股份商社被作为一项制度被法律固定下来,而且确立了有限责任、投资权益的自由转让和商社的法律主体位。我琢磨着呀,这部法令的出台,必将极大刺激更多的国民投身于商社的创立和经营上来,相应,也会极大促进国内经济和贸的大展!”

“那可不!目前的私人商社、家庭商社,还有大量的合伙商社,基本上都是建立在家庭财产基础之上,以个人和家庭做担保。一旦经营不善,那得亏个底掉,将一家人都推入无底的深渊!”

“这法令要是能被敕令院审核通过,再提交给陛下御批照准颁的话,那以后市场上可就竞争愈激烈了。你们想想,这商社由特许变为自由注册登记,由特权变为平等的权利,那么最后必然会由垄断变为自由竞争,由封闭转为开放,咱们这些私人小本买卖也能跟那些资本雄厚的大商社一起在市场上抢生意了。”

“……据说呀,商社以投资者的出资额为限,实行有限责任,当年太祖皇帝在位时期,便曾提出来了。不过,鉴于那时的社会条件和经济条件尚未成熟,便一直未曾真正落在法律条文里。如今,随着咱们国内工商业愈活跃,经济制度的愈加完善,这部法令的推出,也算是水到渠成。”

“……”

一群小商人就报纸那条《商社法》,正在进行激烈的讨论,一个个无不流露出振奋的神情,仿佛他们能通过这部法令,能从中攥取无数的利益一般。

嗯,之所以认为他们都是一群小商人,自然是他们与大多数普通旅客同乘三等车厢这种行为推测出来的。若是有钱的话,谁愿意坐在这种条件糟糕,而且还拥挤不堪三等车厢?

李延良摇了摇头,对这些小商人因一部法令的出台而显得如此兴奋,有些不太理解。遂将另一份周刊《观下》打开,认真阅读起来。

“《秦军血洗青海,数万蒙人惨遭屠戮,秦国西北战略欲将何往?》”

一个硕大的标题出现在周刊头版最显眼的位置上,不由引得读者生出一探究竟的猎奇欲望。

“哟呵,秦国人竟然在边疆带搞出这么大的动静!”

李延良轻轻靠在椅背上,选了一个最舒服的姿势,然后双手将报纸捧起,沉浸在阅读当中。

(本章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