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又惊又喜,若丫丫是男孩子,他都想收为入室弟子了。
他并不知道冯夫人与丫丫的关系,以为丫丫是冯夫人的亲戚,便也没多问,真的考了四书,丫丫都对答如流。
这让院长连连赞叹,对冯夫人道“这女娃聪慧,好好培养,将来非池中物。”
他想起什么,又对冯夫人道“听闻朝中想让女子做官。”
再多的便不说了。
冯夫人是个人精,自然听出院长的话,看向丫丫的眼光就变了。
女子做官,若是丫丫将来做了官,成了冯家的儿媳,即便儿子不顶事,也是无碍的。
冯夫人也算看出来了,冯子珏被他们惯坏了,吃不了苦。
那些考上进士做官的,那个不是睡三更起五更,头悬梁锥刺股,那中聪明绝顶,过目不光都是传说中的的,根本不存在。
要想考中进士,被朝廷封官,需的自己努力才行。
就像冯世同,坐到扬州提督,除了家中运作,与他的努力脱不了关系。
院长看好丫丫,亲自带着丫丫去女子学院那边报名,如今的女子学院也改名了,叫婉月书院。
女子书院的院长是女子,曾是楚英宁的的姐妹,姓林,是汴京有名的才女,因看不惯丈夫花天酒地,左拥右抱,选择了和离,经楚英宁介绍,来到颜柳村,做了这婉月书院的院长。
林院长也不多说,直接拿出考题让丫丫写。
丫丫道“院长,我认识字,但不会写字,能否口头回答。”
林院长见她小小年纪,口齿伶俐,吐字清晰,看着也聪慧,很是喜欢,自然答应了。
让丫丫口述答案,她亲自帮丫丫写答案。
丫丫果然聪慧,上面的题目基本都会,没有难得到她的。
林院长起了爱才之心,当即收丫丫为关门弟子。
冯夫人见状,内心五味陈杂,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吗。
冯子珏进入书院需要走关系,人家还不愿意收,她备了厚礼,舍弃了脸面才让人家收下他。
而丫丫呢,仅仅凭着自己的本事,就让院中收她为关门弟子了。
这差距,令冯夫人吃味,心里说不出的难受。
这就是差距。她不得不承认,还好这丫头将来是自己家的。她这样安慰自己。
冯夫人备受打击,冯子珏也不好受。丫丫一个小丫头,比自己小几岁,却处处压他一头,是谁都不好受。
此刻冯子珏心里开始排斥丫丫。
两人顺利进入书院,开始书院的生活,冯夫人没有多留,留下一些银钱,带着王嬷嬷离开了。
王嬷嬷见冯夫人不高兴,道“夫人该高兴才是,那丫头再如何有本事,还不是得靠着夫人。”
冯夫人明白这些话,心里依然不舒服,若丫丫真嫁进冯家,处处压儿子一头,让儿子的颜面往哪里放。
想到这里,冯氏对丫丫的喜欢减退了几分。
丫丫再聪慧,也只是一个六岁的孩子,只知道表现自己,并不知冯夫人的心思。
书院的课程丫丫学的很快。别人学一个月的课,她两三日就能学会,不仅如此,还能比别人学的好。
在他的衬托下,冯子珏平平无奇,加上吃不了苦,上课睡觉,下课跟着同窗一起玩,学业总是垫底。
丫丫与冯子珏成了鲜明对比,一个是女子书院的风云人物,一个是男子书院的渣学生。
偏偏这两个人是兄妹,虽然不是亲兄妹,也会被人拿出来作比较。
时间短,冯子珏不甚在意,时间长了,被人比较的多了,冯子珏越觉得丫丫碍眼。
他见了丫丫就是冷嘲热讽。
丫丫也不在意,只把该学的学会,尽可能学习知识。
她知道,她的一切都是冯夫人给的,所有的东西都属于冯家,唯有学到的东西属于自己,刻在脑子里,谁也抢不走。
林院长见丫丫勤奋好学,更是欣慰,时常给丫丫开小灶。
转眼十年过去了。
十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却能改变许多人许多事。
丫丫已经长成大姑娘了,脸上的面具不能用了,她便学会了化妆,把自己画的丑一些,尽量和以前相似。
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五官很像悠然,只是长了一张平凡的脸。
在长期变化中,别人也没现她化了妆,只觉得,她该是如此。
长大后,丫丫也感觉道冯家人不喜欢她,假期也在书院里过,很少回冯家,尤其是这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