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想起今天一天所遇到的事情,沉默了半晌,低声道:“可是总要有人来做这些事,如果谁都不来,那这些百姓可怎么办呢。那些在朝沉溺于勾心斗角,权力倾轧的,斗倒了这家那家,官职再高,又强在哪里呢?”
紫娟转而笑道,“所以说,还是宝二爷好,亲姐姐是贵妃,老太太又疼他,这一辈子的富贵也看的见。”
黛玉微恼:“你该瓢了嘴了,见天的说这些。”
“我是替姑娘高兴。”
紫娟也不当回事。
黛玉不语,心愿达成自然该高兴,只是碰到此等境况,个人再大的事也成了微末之事,她实在高兴不起来,于是只背过身去睡觉了。
作者有话要说:
用手机发,研究了半天
路有白骨蔽平原
贾琰站在梧州最贫困也是受灾最严重的渠县的一条街道前。
他一身墨黑色公服,素银束带,着鞓青短靴,身量修长,肃面而立。旁边站着渠县知县许文和,还有二十多个衙役。
一个五六岁的小姑娘拿了个长簠,被分了慢慢一簠的稻米。她小心的捧着长簠蹲到墙角里,抓了一把稻米,一口一口的喂给一位妇人。
旁边的老头看着不忍心,劝道:“娃啊,你娘都死了一天了,没用了。”
小姑娘充耳不闻,仍然紧紧抱着她娘的头,一口一口喂给她。
老头摇头:“再说你这是生的,哪能这么,”
老头的话音未落,就见前面出现了一双鞓青短靴,他瞬间就不吭声了。
这位刚来的同知大人看着年纪小,但可是不好惹,这几天街上没人管的尸体都是他找人处理的,死了的连卷铺盖都不给,衣服都烧了,就那么光着身子直接将好几十个人一起埋了,有士兵监守自盗趁势作恶的,他当街就直接斩杀了好几个。
百姓心里感激,却都不敢上前同他说话,这几天他不是埋人就是杀人的,看的人实在胆寒。
贾琰一抬手,就有口束白罩的衙役将妇人从小姑娘手里扯出来,直接扔在了排车上,盖上了白布,他一把将呆愣的小姑娘抱起来,径直走了。
大灾后必有大疫,现代地震后都有好多人因此离世,在医疗水平极度落后的古代,贾琰实在不敢冒险。
距离地动的发生已经到了第十天,魏参将的五百军也被撤回,救人的工作基本完成了,虽然肯定还有没被救出的,但这已经是官府能做到的极限了,经过最初的慌乱,百姓也已经平静下来,有钱有人的已经开始重建自己的房屋。
刘远度已经开放了常平仓放粮,常平仓是朝廷为了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如今流离失所的百姓们正排着队,等着官府衙役放粮。
廖子英将跑了的犯人抓回来一大半,加上军队的镇压,梧州的治安问题基本也得到解决。
贾琰带着人一边收拾死尸,一边满大街的让人贴公告,公告上写着预防瘟疫的注意事项,并给灾民发放青蒿水以预防。
商人募捐的效果并不好,因为去年圣上要体察民情来过一次江南,梧州商人为了接驾基本掏空了家底,胡州商人为此还发生了联名抵制,梧州也差不多,商人是真没钱了。
朝廷的救济银实际能落到百姓手里,估计还要三四个月,因为灾乱,粮,药价格都飞涨,虽已没了性命之忧,但百姓的日子并不好过,万幸还没有出现瘟疫的。
贾琰天天找梧州的商人谈判,商量募捐和平抑粮价的事,忙的脚不沾地。好不容易赶回署衙吃个饭,就看见刘远度一脸愧疚的看着他。
他心里猛然升起一股不详的预感。
廖子英道:“圣上来了旨意了。”
荀子说过:“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因为无法解释缘由,古人都把地震当作上天对自己的一种惩罚,皇帝更是,会认为是自己的施政不端或者当地官员作恶而被上天以天灾做警告。
因此嘉仁皇帝第一时间颁发了“罪己诏”
,称“盖灾异者天地之戒也”
,又领着百官举行了祭天仪式,长跪自罚,并下了旨意,凡受灾地区官员,自动降职三级,因正在灾期,故先原地待位,安抚百姓过后,再行调动。
贾琰在心里骂了句脏话。
刘远度叹道:“三年一降,我是习惯了。只是难得碰上子英和你,感觉颇为投机,下次也不知会被分到哪里。”
贾琰调整了一下心情,从廖子英手里拿了旨意细看。
除了罪己诏还有降职官员的事情,皇上又大赦了天下,当然也发放了救济银,有人口死亡者,大人一两,小孩一钱,房屋破损者令补发五钱。受伤者酌情而定。重灾区免一年赋税,科考录用人数多加十位。
除此之外,还派了两名太医,大概半月后会抵达,好吧,总算还有点正经事。
贾琰将旨意供在香台上,廖子英则自抄录了一份,以便将这个噩耗及时的传达给下级官员。
贾琰坐回座位上,问道:“以往都是这样吗?”
刘远度道:“非也,这是因为圣上去年来了一趟江南,结果圣上才走,江南就出现这种事,故京都有人谣传,说‘德不配位,天降异灾’故而圣上惊怒非常。”
贾琰沉思,一定还有别的办法,这还没有到最坏的时候。
“大人,不好啦!”
署衙外面趔趔趄趄的跑进来一名衙役,面带惊惧,喘着气道:“梧······梧州,出现瘟疫了。”
三人立即站起,贾琰问:“在哪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