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信不遗余力向周逸推荐自己的母校剑桥大学,尽管他并不能肯定对方能否达到录取标准。
要知道剑桥可是面向全世界招生,虽然周逸很优秀,但万里挑一的标准谁都不敢保证一定能被录取。
“咔嚓——”
大门传来钥匙扭动的声音,很快有清朗浑厚的女声传来。
“剑桥大学很好,但已经是过去的事情。现在美国的大学教育走在全世界前列,依我看来无论哈佛还是麻省理工,都要比剑桥大学要更厉害一些。”
个子不高,但却气场满满的谢依德开门走了进来。
她在门口就听到了丈夫的高论,瞄了一眼现在客厅与之谈话对象竟然是晚辈周逸,于是便有了上述这番回复。
“谢奶奶好——”
周逸赶紧站起来鞠躬问好,在两位大人物面前他可不敢随意站队。
“哈哈,文无第一,这个话题我和你谢奶奶争论了几十年,谁都说服不了谁。
今天,我们的天才少年上门是为了请教今后留学的事情,希望我们能给点过来人的建议。”
曹文信主动上前接过谢依德的手提包,看得出来两人之间夫妻感情很好。
“我记得你还在读初二吧,怎么就突然想起来要关心留学的事情?”
当初可是自己亲自带领周逸前去复旦附中报到,因此谢依德不由被这个话题吸引。
“前些天参加计算机培训班时,在市少年宫看来一部叫《星球大战》的电影,我现其中展示了许多未来的科技场景,像是真人全息投影、可以对话的机器人和能操控飞船自动航行的电脑等,都是我之前无法想象的存在。
我喜欢这些出时代的产品,期望能亲手参加它们的明创造。出国留学的话,才能接触到最先进的技术知识,才有可能参与项目其中。
如果能造出一台属于我自己的机器人,就是我现在最大的梦想。”
只有在谢依德和曹文信这样的学术巨人面前,周逸才会坦然说出自己的想法。
两位长辈对视一笑,周逸自内心的渴望,他们从中看到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在。
从自身经历来说,搞科研是一门寂寞的苦活,可能辛辛苦苦大半生一事无成,能站在金字塔尖功成名就的人寥寥无几,绝大多数同行都是在做无用功,唯一能支撑下来的就是兴趣。
或者说是真正对专业的热爱,才能抵御各种外来的诱惑。
《星球大战》曾在中科院沪江分部批判式放映过,因此谢曹两人都有幸观赏,自然明白周逸口中所说的未来科技是什么。
“你能比同龄人更早意识到出国留学的重要程度,我很欣慰。不过国外也不是天堂或者世外桃源,年纪太小出去对个人成长并不有利。
依我看在中国读完大学本科,然后再走出国门到国外留学进修,是一条绝佳的路径。
我和你曹爷爷当年就是走的这条路,现在回想起来选择很正确。”
谢依德一回来,就掌握了谈话主动权,显示出女强人的一面。
“年纪太小出去,既不能了解中国,又不能融入国外社会。
你们这些孩子,像温室里的花朵被保护得很好,刚上大学时都是一张白纸。
为什么我喜欢给大一的新生讲课,就因为大家刚到新的人生阶段,需要有人引导让自己努力变成一名大人来思考。
大学本科时期,学生们处于校园和社会的交接阶段,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逐步定型,它们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人的一生成败。
我们中国虽然近代以来落后挨打,但身为数千年文明古国,身上依旧有许多亮点可取之处。
作为中国人,了解自己的文化,熟悉自己的国情,走出国门留学才能清醒地看待世界,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换了别人,谢依德肯定不会如此语重心长来解释,她是将周逸真正作为晚辈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