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目光微阖,眼中闪烁着寒芒。
他的确心绪很沉重。
有对大明日后的担忧,也有对大明今后的思考。
经过这短暂的调整,他已明白了为何夏之白会说出‘方向确定了,用人就是决定性因素’的话了,因为他过往的治国观念错了,因而无论再怎么杀人,都无济于事,因为换上来的人没有变化,只是换了一批同样的人。
除非换思想!
将过去的治理理念换掉。
重新从天下选拔一批顺从新思想的人。
如此。
天下才会有真正的改观。
朱元璋背负着手,稳步的朝前走着。
脑海中闪过无数念头。
朱标一言不发的紧紧跟在身边,他已经很久没有见到父皇这么专注跟认真了。
这也足以证明,夏之白上的奏疏,对父皇的冲击之大。
义利观!
最终要抛弃义,只留下一个利!
一切以‘利’为导向。
重定天下。
天下若是直接没有了士,只认定官吏是地主,这对天下有什么影响?朱元璋心中在不断思索着,他首先想到的,便是钱,地主也是民,也要纳粮交税,也要去服役。
但这个念头,只是刚一生出,朱元璋就否决了。
这不可能。
若是真这么做,无异于自绝于‘士’阶层,大明本就不怎么为士人所喜,若是直接取消了士的优待,只怕会遭到天下范围内的口诛笔伐,他不怕士人,但就像是夏之白所说,地方的百姓可经受不住士人的蛊惑。
到时指不定地方会乱成什么样。
同时否定了‘士’,谁来替大明当差做事?
靠那些武将武官?还是靠他朱家的子弟?只怕都靠不上。
唯一的好处,就是杀人更方便了,若是这些官吏真的太过火,直接杀了以平民愤,再也没有任何顾忌,还能将这些官吏霸占的田地,重新分发下去,继而笼络地方百姓之心。
但他不需要。
他杀这些官吏,本就不需要理由。
理由?
随便找一个就是。
朱元璋想了很多,脑海中涌现了很多思绪,最终都为他一一否决了。
他现在的脑子彻底乱了。
他一方面认可夏之白的观点,但另一方面又不知该如何自处,根本想不出那种情况下,天下该如何治理。
心乱如麻。
良久。
朱元璋停下了脚步。
他看向朱标,脸上露出几分疲态,疲倦道:“老大,你说这天下真能按夏之白说的那么变?这天下真能经得起那么大的变动?这天下当真就他一个是聪明人?”
朱标苦笑一声。
他又如何能给出回答。
他甚至就不知夏之白写了什么。
只能支支吾吾的道:“儿臣愚笨,也想不到办法。”
朱元璋看着朱标,也是叹息一声,准备回奉天殿去,只是在回去的路上,脑海中又不禁想起了夏之白之前说的那些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