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夜,全村借着皎皎月光,热火朝天地开始编织竹架子。至于种秧苗的竹兜,只因夜间光线昏暗,准备留待翌日白昼再进行编织。
当晚,李佑福便住在他爷爷家,与爷爷奶奶共卧一炕。
现在这年月,可不像后世那般讲究,在寒冬,一家人共睡一炕的情形大有人在。
主要是这年头物资匮乏,棉花珍稀,且棉花票也有限,难以大量购置棉花。
晨曦初现,李有福五点钟就起床了,只因他还惦念着放置于河里的那三个行笼。
尽管他知晓如今的河道里鱼类资源颇为丰富,尤其是这种乡下的河流。现今可不比后世,根本无人驱车至此乡间钓鱼。
这年头,连一辆自行车都无比金贵,且出行还有诸多限制,更甭提随意乱跑了,否则说不定会被当作特务抓起来。
李有福起身,他爷爷奶奶同样也起了床。
“爷爷奶奶,你们再多睡会儿吧,我去河边收地笼就行了。”
“我们睡什么呀,奶奶我早就醒了,我们年纪大了,睡眠时间短,要不是怕吵到我乖孙子,我早就已经起床了。
原来爷爷奶奶早就醒了,只是怕扰了乖孙清梦,这才未起,这让李有福心中倍感温暖,这就是亲人啊,这就是隔辈亲吧!
洗漱过后,李有福扛起他爷爷家的一副木桶,带头朝河边走去。
“乖孙子,你就这般自信,这地笼能捕到不少鱼呀?”
他爷爷好笑地看着李有福问道。
“爷爷,虽说咱们仅有三个竹笼,但说不定也能有不错的收获呢,毕竟那竹笼那么长那么大。”
他来到了河流的最上游,从第一个竹笼开始,顺着河流向下收取。第一个地笼,置于河道一处小小的拐弯之处,那处地方水草最为繁茂。
李有福先是走到河边,而后找到拴在河边树脚底下的绳子。他仔细瞧了瞧绳子,并未发现有被人动过的痕迹。
李有福并未先去提竹笼,而是先提了一个木桶去河里打了一桶水上来,倒入另一个木桶中一半的水。
“乖孙子,你这还未收竹笼,就知竹笼里有鱼,要将鱼养起来呀?”
这时,李有福才想起一件事,他对他爷爷奶奶说道:“爷爷奶奶,咱们应当挖几条蚯蚓过来,然后把竹笼拽上来之后,把竹笼里的鱼倒出来,再把地笼的竹签上穿上蚯蚓,接着把地笼重新扔到河里去。地笼就不用收回家里去了。”
“乖孙子,那奶奶给你找找,看能否在河边寻到几条蚯蚓出来。"
“乖孙子,让你爷爷收竹笼吧!”
“奶奶,我行的,我长大了。如果我拉不上来,到时候再让爷爷帮忙吧!”
李永福攥住竹笼的绳子,开始缓缓地向着岸上拖拉竹笼。随着他将绳子一节一节地往回拉,绳子绷得愈发紧了,手上竹笼的分量也愈发沉重。
当沉在水里多余的绳子收完,绳子整个绷紧之时,他感觉提着这竹笼,竟给了他一种沉重无比的感觉。
尤为重要的是,这竹笼本身就硕大无比,接近两米长的竹笼,在水里泡了一个晚上和一个白天之后,光是地笼本身的重量就已非常沉重了。
他爷爷见他略有吃力,问道:“乖孙子,来,爷爷帮你一起提。”
“爷爷,不用了,你就在边上看着吧,我能提得动,在河边两人不好站立。”
言罢,李佑福深吸一口气,开始奋力地向着河面拖动竹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