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脸色蓦地煞白。
“这、这个,”
他寻找着合适的措辞,“我的家庭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乡下家庭。我是家里的次子,上面有一个大哥,底下有个小妹,父母很疼爱我们……”
“我是家里唯一读到大学的,我花了家里很多钱,父母很爱我,但也爱其他孩子,我也很孝顺他们……是的,就是这么普通的家庭。”
我并没有从中听出受到家庭疼爱的孩子所拥有的底气和自信,但他又表现得对这套言辞深信不疑。
我问:“你把所有钱拿来救你的朋友,工作室都抵押了,以后不仅一贫如洗还会欠债,你父母知道这件事吗?”
他说不出话了。
好一会,他才用近乎哀求的语气又说道,“他真的很需要我,您稍微等一下吧,我进去看看他,好吗?”
即便如此迫切的想要逃离,他仍然在征询我的意见。
我这回没再为难他。
我看着他进了病房,就像得到某种救赎和解脱一样殷勤的照顾着病人,被病人用虚弱但恶毒的言语攻击时也显得甘之如饴。
他忙碌得就像这是他人生第一号重要的大事。
资料上并未写得太详细,我打电话问了居中办理这件事的工作人员,很快得知了关于他家庭的真实情况。
他的确是家里读书最多的。
大哥不是读书的料,读完初中就辍学了。
小妹现在还在读高中,但成绩平平,考大学估计很难。
唯独他,一直读书成绩很好,因此受到了大哥的欺负,又因为性格木讷内向不被父母喜爱,在镇上读小学和国中时,常因为“没有男子气概”
被同级生和前辈们欺负。
到高中,他父母已经不想送他读书了。
他老师觉得他成绩好,不读可惜了,几次三番登门拜访,最终他自己承诺高中学费自理,才得以有书读。这件事当时闹得很难看。后来他考上好大学时,他老师因为借了他钱帮助他读书,还上了当地的新闻获得了表扬。
大学也是差不多的情况,不过大学能贷款,到底是轻松了一些。
只不过在大学期间,家里就不断要求他寄钱回去了,话术差不多就是上面那些。
这些事,都是在他家乡那边随便找个八卦的阿婆一打听,就能知道得清清楚楚的。
可他却不断对陌生人重复着这套说法,像是他真的有一对疼爱他送他读大学的父母,一个普通的家庭。
说出这些话的时候,他自己信不信呢?
追根究底,第三个人依旧与家庭有关。
一个人最初始的环境会影响他的一生。
对很多人来说,这个环境往往就是原生家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