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从宝钗身上发起的机锋,就这么被皇帝随意地悄然而止。直至宴罢,贤德妃再无一句多言,仿佛再没看见宝钗此人一样,和边上嫔妃互相说笑。但宝钗仍心有余悸。
当夜安国公主不留宿宫中,直接回府。
是夜,宝钗服侍安国公主就寝,屋内再无旁人。安国望着摘下的簪珥珠饰,道:“今日宴上你见了什么?”
宝钗思索了一会儿,缓缓道:“人心各异,可所指的却都是一处。”
安国忽的笑了,靠在胡床上,道:“是了。父皇有分封皇子之意,皇祖父在试探父皇的目的,怕不是明日又要多出许多风雨声。”
宝钗平静地整理好佩饰,道:“公主在忧这杆秤能否掂好左右的分量吗?”
安国抚掌道:“不愧是予所看中之人。”
她示意宝钗继续说下去。
“今日所见,几位皇子才智平平,上皇和陛下皆不甚满意,上皇有意属公主,但摸不准陛下想分封皇子的意思。陛下分封皇子,或是想摸准朝堂的站队,也或是想助力公主,但有一点不妥。”
“不妥在何处?”
宝钗道:“若分封于公主不利,哪怕日后承大统,也恐有七国之乱。”
乱非乱
西汉景帝时的七国之乱,诸侯王起兵,危及帝位。而今虽分封亲王无兵权,但朝堂上世家门阀岂会向女辈低头?
这也是皇帝藏着掖着不为任何人所知的心思。
宝钗面上不显,可独处时也心事重重。黛玉心细如发,很快发现了她的不对劲。
那日沐休,大观园里众人兴起诗社,下了帖子吟咏一番,好不热闹。宝钗接到诗帖,跟着闹了一场,午后实在提不起劲来,便与黛玉回潇湘馆歇息。
午食后入眠容易伤身,两人互相提醒,同榻看书。一时间只有屋外竹林婆娑之声和屋内时不时的翻页声。
宝钗看着文字,眼中困倦,黛玉伸手按下宝钗手上的书,道:“好端端怎么看起太史公来了?”
宝钗手上所握的正是《绛侯周勃世家》一卷,不待她答,黛玉点书道:“且让我猜一猜,怕不是孝景三年的故事。”
黛玉见宝钗脸色微变,心下知晓猜中了,道:“这个模样,怎么替公主办事?什么心思都摆在脸上了。”
宝钗叹气道:“只有你跟前,我方如此。”
黛玉极是受用,笑道:“那在你跟前,我方可多说几句了。”
她眨眨眼睛,低声道:“我新得了一本书,正看着得趣呢,可以给你瞧瞧。”
说着,她下榻,从紫鹃带来的书匣里取出一本书来。
宝钗观那书封皮的纸张粗糙厚实且鲜艳,拿近了有一股香气,上面汉书“古事记”
三字,打开封面,又是一张闪着云母光泽的花纹纸,接着才是记录内容的皮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