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安徽文学》创刊很早,但是销量一直不好,最高时的销量也只有18万左右。
然后经历过几次三番的改名,终于把自己给折腾没了,落得被别的刊物吞并的命运。
如果给它投稿,单论传播度这一项就价值不高,过不过稿还两说。
与其这样,不如选其他刊物。
至于《当代》,这是国内公认现实感最强的文学刊物,和《少年派》的“梦幻”
调性完全不在一条线上,也可以略过。
剩下《小说月报》、《花城》和《萌芽》这三者——
重点需要考虑的是过稿的几率。
凭借陈家林自己的感觉,《少年派》在《小说月报》过稿的可能性更高,这让他一瞬间做出了最终决定,就投《小说月报》
打定主意后,趁着下午出门遛二哥的空档,他先去了一趟百货商店,几乎把鞋底掏空,买了两叠稿纸。
每页6oo格的稿纸两百张,花了他两毛五,死贵死贵。
然后,他回家继续以高的方式写《少年派》。
一连几天下来,笔下的故事终于走到大结局。
…………
派的两个故事,一真一假。
作家听懂了,他把两个故事联系到了一起。
派盯着作家的眼睛:
“关于海上漂流的故事,我一共讲了两个版本,那么请你来告诉我,你更喜欢哪一个?”
作家没有立即回答。
几秒的沉默后,他才开口:
“我更喜欢有老虎的那一个,因为它更精彩。”
“谢谢!”
派似乎如释重负。
…………
陈家林放下笔,也感到有点如释重负。
将近十万字的稿子,总算全部完成。
这算是一个小长篇了,即使还要经过修改,字数增增减减,应该也不会有太大波动。
至于寄到杂志社去能不能过稿,能不能刊登,什么时候能收到稿费……陈家林现在全都不在乎了。
这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稿完成,足以让他松了口气,只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似乎有了倚仗。
初八那天。
因为担心入厂指标被惦记,母亲早早的就领着大姐去了厂里一趟,把进厂工作的事情说定。
也从这天开始,大姐穿上父亲遗留的工作服,成为了机械厂里的一名学徒。
说是学徒,其实就是打杂。
据说她在车间里什么脏活累活都得干,甚至连师傅的茶缸空了,都要抢在前头把水加满。
大姐就这么每天早出晚归,回家的时候满身疲惫,累得几乎连饭都吃不下,直接倒在床上就睡。
看见小姑娘这副难熬的样子,陈家林感觉心疼极了。
偏偏这时候,他什么也做不了,只能把自己的力气全都使在纸笔上。
又用了两天时间,把稿子全文修改一遍后,陈家林携带自己的《少年派》最终稿走进邮局。
这年头投稿不用邮资,只需要在贴邮票的地方,写上“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