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满楼二楼,正对着衙前街的雅间内,李元和几位乡绅,正在雅间内吃着酒菜,一位仆人站在窗户前面,目不转睛地盯着街道。
那几位乡绅分别是赵员外、林员外,两位周员外来了一个,而钱家三兄弟也只有钱修在场。
钱修就是上次在衙门,向萧莫主动把粮价降到二两的那位!
萧莫离开了慎县之后的一天,李元才知道了三镇矿产的事情,开始李元还不在意,矿产嘛,这个行业可不好搞,况且自己这班人前两年为了囤粮,家里也没有什么富余的钱来运作了。
不过李元还是留了个心眼,一边派人到三镇去了解情况,一边又把这些乡绅找来,一起商议一下。
慎县的大商贾就他们几个,矿产业利润巨大,这一点李元当然知道,如果有可能的话,他们当然不会错过机会。
商人重利嘛!
大家到齐之后,就矿产的事情,表了各自的看法,大家的意思都一致,那就是不知道矿产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矿产量有多少,所以都保持观望的态度。
正在议论的时候,李元派到三镇去的人连夜赶了会来,一进门就向各位乡绅描述了三镇现在的情况。
“热闹!”
这是李元派出去的观察员对三镇的映像。
真的很热闹,现在三镇在萧莫制定的方案之下,由卢录带领着,在保留三镇原住民的基础上,又将难民编入各镇户策,然后就是分田。
不是分所有的田地,而是摊分这些年,因为逃荒而空余下来的田地,萧莫让卢录将它们统一规划起来,然后编入官田,摊分给灾民种植,而田地所产出的利润,萧莫也贴出了告示,表示县里只会收取一些管理的费用,而多余的利润,则采用分红的制度,给那些寡妇们补贴。
至于那些寡妇们的田地,也有解决的办法,很简单,几百号灾民,不可萧莫每一个都给他们分配到任务,所以一些闲置下来的灾民,就当起了农户,把那些没有能力种田的都承包了下来。
当然这一切都是以引流淝水成功为基础的,若是没有水源,什么都是白说。
不过萧莫还是做好了两手准备,一是保护三镇的饮水,下令不管如何,三镇各处的水井不管是干涸还是没干的,都不能损坏,这一点不用说,三镇的百姓也没那么傻;二就是派出人员,到福建和岭南那边沿海的地方,去寻找一种白色的花。
萧莫说那叫棉花,可以观赏,也可以做成棉衣和被褥,总之用途很大,萧莫给那些被派出去的人的任务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把种子给带回来庐州。
棉花在南北朝的时候就开始传入中国,最开始是在边疆一带,后来海运繁荣起来之后,福建和广东一带也6续有棉花开始种植,相比于水稻,棉花更容易种植,不需要受水田的限制,这样的话,那些寡妇们就可以在自己的田地里面载种,而不需要付出过多的劳动了!
有了棉花,自然还要有工艺,这又正好是妇女的强项,和粮食没有关系,但是如果棉花推广成功了,那么也会给三镇带来一定的利益收入,有了钱,还愁买不到粮食?
做好了这些准备之后,就是采矿了。
对于这个萧莫也没有主意,只能依靠那些有经验的矿工了!
当然,这些东西,李元派出去的人是看不到的,不过三镇现在那朝气蓬勃的景象,着实是让人刮目相看。
在动员之后,三镇的百姓都积极地响应着县里的号召,全民动手,一起建造自己的家园!
将自己在三镇见到的情景告诉了李元之后,李元问道:“那这三镇,能有多少铁矿?”
那人答道:“这个小的也不知道,不过看那些高炉的数量,似乎很多!”
废话,高炉都搭好了那么多,没有铁矿,那不是吃饱了撑的?
李元向那人摆摆手,然后慎县这几个大商贾就这样一起,商量了一夜。
他们商量的结果,当然是心动了,心动不如行动,第二天一早,李元就到县衙去找萧莫,却被告知,萧莫到庐州去了,要好几天才能回来。
好几天?李元急了,等李季从江浙那边找到了粮商,那这铁矿还有自己什么事?
不过急也没有办法,李元只好闷闷地回去告诉另外几个人,萧莫外出的消息。
大伙一分析,觉得萧莫有可能是故意躲着自己,一个个脸都黑了。
“李员外,这事你看怎么办?”
都把目光放在了李元的身上,李元摇摇头道:“如果是铁矿,大家愿不愿意拿粮食去换呢?”
众人眼前一亮,这倒是个好办法。
但是随即又都泄气了,萧莫上次不是和大家签好了协议么?再去找他,那粮价就得八钱银子一石了,这个价钱,刚好是当年大家收购粮食的价钱,这么多年了,这些粮食在手上,还没有产生利润呢!这些乡绅怎么舍得?
再说了,人家现在又不是没有粮食,这萧莫说来也神了,不知道在哪里变出来了粮食,还一天一百石地放粮!
想了想,大家最好还是决定,去找一趟萧莫,八钱就八钱,机不可失失不再来!错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
如果能拿到铁矿的开采权,那利润可不是这些陈粮能比的!
所以一连好几天,李元等人都在宾满楼上守着,就等萧莫从衙门里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