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悠:“是啊!这题太难解了!但我明白了,虽然《几何原本》的知识不一定来自于咱们中国,但咱们中国古代,起码在《道德经》以前的时代,就已经有了‘几何学’的知识和理论。
最明显的例证就是公元前1000年的‘勾股定理’,那时的商高提出的‘勾三股四弦五’,就已经进入到了后世称为几何学的领域了。而这个商高,是比老子早生四五百年的人物。
所以,《道德经》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真的可以用‘几何学’的知识来理解,它就是在说:点生线、线生面、面生三维几何体,而点、线、面构成的几何体组成了我们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但是,大姑,这跟零维、一维、二维这样的抽象概念还是差好远!毕竟点、线、面、三维立体图形都是可以画出来的,而你之前提到的零维、一维、二维都是想象中的概念啊!”
大姑:“你在学几何的时候,计算三角形的周长,是怎么计算的呢?”
小悠:“把三条边相加呀!比如三角形abc的周长,就是ab+bc+ca,就得出了三角形的周长呀。”
大姑:“那顶点abc就都加了两次,那是不是要分别减掉顶点a、点b、点c的直径呢?”
小悠:“对哦!还真是!我以前怎么没注意到?大姑,还是你厉害!”
大姑:“是我厉害吗?是你学艺不精吧?”
小悠:“不是,是老师没说过!是老师的错——不对呀!我考试也是这么考的,没减掉点a、b、c的直径,也没有被判错呀!而且题目中也没有给出过点a、b、c的直径呀!我怎么减?”
大姑:“是没给出!因为根本就没有——‘点没有大小,线没有粗细,面没有厚薄’——这就是‘几何学’中关于‘点、线、面’的基本定义!”
小悠:“基本定义?”
大姑:“你的数学老师肯定跟你说过,是你不记得了吧?”
小悠:“哦!我想起来了,是说过,但不是初中数学老师说的,而是初中物理老师说的。可能是数学课走神了,没听到。而且那个物理老师还说过,这句话是出自《几何原本》——我说怎么觉得这书名耳熟,好像是在哪听过,原来是真的听过呀!”
大姑:“现在你对于用自然科学来理解《道德经》还有问题吗?”
小悠:“有!我有心理问题了!大姑,你知道吗?我以前特别喜欢看一种类型的小说——‘穿越’!这种题材的小说,一般讲的是现代的人穿越到古代,轻轻松松在古代被人奉为‘神明’——简直就是躺赢呀!
现在这一通‘几何学’聊下来,我发现回到古代也不轻松,最起码初中数学没学好,回到春秋时代都有可能被古人吊打,而到隋唐时期,那时的数学水平估计更发达了,如果只学个初中数学回去,根本别想出头,还想被奉为‘神明’——那是在做梦。我好受伤!”
大姑:“只要穿越回去就会被奉为‘神明’?你是不是对我们古人的智商有什么误解?
我承认,古代和现在的发展是有差距,可这种差距是因为文明成果积淀的厚薄差异而产生的,并不是个体智商的差异造成的。
如果现在的人抛开这些文化的积淀,或者说是文明的积累,你觉得所谓的现代还会比我们古代先进吗?什么都不学就回去,还想被奉为‘神明’?你这是哪里来的优越感?是谁给你的自信?”
小悠:“难道我们现在的先进只体现在数理化吗?”
大姑:“那倒不是,制度建设也比我们那时先进,我们那时的法律比较严苛,就像你前几天刷的剧,一言不合,就会被拉出去杖毙。”
小悠:“万恶的封建社会!”
大姑:“所以呀,如果觉得自己不够聪明,还是留在现代好。毕竟在现代犯蠢,只是丢脸;回到过去犯蠢,丢的是命!嗯?小悠,你怎么忽然爬到床底下去了?”
小悠:“大姑,你知道刚才的话给我造成了多大的心理阴影吗?”
大姑:“不知道!”
小悠:“我就知道你不知道!所以我在床底下找我的初中数学课本,把几何知识复习一下,好将我的心理阴影面积求出来,告诉你!哼!”
大姑:“……”
数制
大姑:“小悠,怎么又跑到灯泡底下转圈去了?《道德经》就背完了?”
小悠:“不背了!我估计这辈子都背不完了,所以直接放弃!”
大姑:“不就五千字吗?怎么可能用到一辈子?”
小悠:“这是五千字的事吗?‘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虽然只有十三个字,但外延广啊!从这十三个字,延伸到了公元前1000年,不对,是100多亿年前,涉及且不限于宇宙大爆炸、几何学等知识,算一算,聊了有小两万字吧!十三个字就两万,那五千字全理解下来,那得是多少字啊?这小说得写到什么时候去?
现在,《道德经》在我眼里,已经不再哲学着作了,您知道我现在把它看成是一本是什么着作吗?”
大姑:“不知道!愿闻其详!”
小悠:“我觉得它是一本‘文理合一’的教材,‘德’篇是文史思政类,也就是‘文综’;‘道’篇讲的是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美术、音乐,也就是‘理综’——先秦官方指定教科书,国家图书馆馆长主持编修,品质保证,您值得拥有哦,亲!”
大姑:“呵呵!卖书的广告不错哦!”
小悠:“大姑,请您严肃点!我没在开玩笑!《道德经》中的理科元素极多,就比如‘道生一’帛书版中前面的那一句‘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就有可能讲的也是理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