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说宫中妃嫔自戕乃是大罪么?这位贵妃是受了什么冤楚才甘愿抛下自己的幼子,冒着家族可能会被牵连的风险自尽?
是受了什么冤楚被迫自尽还是单纯就是觉得活得实在太累?
岁檀问:“为什么自尽?”
沈隽道:“具体缘由我并没有听师父提到过。不过师父故去后,我无意看到了师父的医案。医案上记载着师父多年行医所诊治过的病人。
“虽师父在那医案上并未注明殷太妃的姓名,可上面的时辰、诊疗经过却也基本与殷太妃对得上。
“据师父记载,殷太妃身体一向康健,气血、脏腑都很调和,不像是会为七情所伤之人。
“那日殷太妃在梁上自缢,被救下来后,尚有一丝气息,然而师父终究没能救回殷太妃。师父观贵太妃的脉象,似乎是有中毒的迹象。”
想来是沈师父当年发现了殷太妃死亡的真相,为了避祸才放弃了太医署的前程,来到了施药局中远离皇室的纷争。
岁檀道:“有人给太妃下了毒,又制造了她自缢的假象?”
沈隽道:“兴许是吧。”
班婕妤、徐惠妃不就因才情、作品流芳后世么?对于君主而言,拥有一个有才情的妃嫔也是锦上添花之事。
可若是贵妃所着的《四海方物志》问世,那世人便都会对这位贵妃好奇,进而发现贵妃离世的真相,从而怀疑到天子头上、质疑天子的品行。
难怪殷太妃着有的书籍却不能在身死后,将之堂而皇之地出版问世,因为其中涉及到皇室妃嫔自戕的秘辛。
哪怕妃子是受了冤屈被人毒害也好,还是真的自己委屈愤而自戕,无论哪一种可能的真相,都可能令皇家蒙羞。
因此作为一国君主的先皇便只能将贵妃之死的真相押下,对外说是因心疾骤发而离世。
自古君王只在乎自己的统治,哪里又在乎什么真相呢。
沈隽见岁檀有些愣神,忽唤了她一声。
岁檀:“嗯?”
沈隽注视着她的眼眸,很是郑重地问:“你可愿嫁我为妻?”
好看
岁檀有长长的愕然。如水的眸子就那么直直地看向沈隽。
凭心而论,她并不排斥沈隽。
沈隽性子温和,身上却很有风骨。而他又生得俊秀,叫人看了如沐春风。
最重要的一点,他家世简单,只有一个师兄,而那位沈师兄夫妇接触下来也都是待人亲厚的良善之人,倘若嫁给沈隽,日后日子不说过得多丰富多彩,也算是平安喜乐。
而此时,沈隽负在身后的手紧紧握在一起,身上似乎有火在灼烧着,叫他口渴不已。
岁檀喊了他一声“沈阿兄”
。
沈隽看她。
岁檀说:“这个问题要不你隔几年再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