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童贯打算亲自进京,又怕宣和帝不让他回来,或者做出别的什么糊涂事,便让姬缘代他去了。
宣和帝向来喜欢才子,尤其是长得美的。
六郎有军功在身,姿容出众,文武双全,有他在,必定不会让大宋在此次和谈中吃亏。
说起来,通缉赵元徽等人的是朝堂里的其他势力,虽然他们敢在清河县光明正大的捉拿逃犯,但这事完全落不到宣和帝眼前去。
宣和帝惯会自欺欺人,那些暗中搞事的人早就把他的性子摸得透透的。把天子往上一托,让他醉卧金玉绣榻,勾笔画山水园林,其他的事皆由臣子们代劳。
暗地里如何鲸吞,如何作伥,宣和帝全然不知。
作为天子,宣和帝绝对没有见过姬缘的画像,如此更是妥帖。
京中势力童贯尽数交予姬缘,以便让他在此次议和中护全自身。而且让武松也随姬缘同行,有她在,童贯非常放心。
赵元徽已经开始处理政务了。
北方军政都由童贯把持。
原来政事是由宣和帝的亲信把持,现在被童贯收买了。
童贯实在看不上宣和帝生的几个儿子,又得信,说宣和帝打算以封他为王来挑拨军中的各方关系。
这让童贯彻底麻木。
人家辽国都灭亡了
宣和帝不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吗
论战斗力,宋不如辽,宣和帝不但不自危,还弄党争。
让童贯很心碎。
好好养赵元徽吧
至少赵元徽知道以大局为重。
而且赵元徽政务还处理得不错。
“可是以前学过”
“在梧州的时候就学过一段时间,一路上也见识颇多。”
赵元徽如今也是游过大宋南北的人,见识多了,思考问题的时候就更贴合实际一些。
拿不准的事就问童贯,不胡乱判断。
“你且记着,呈来的文书,都事关许多人的生息,不可妄下定论”
“也不可操之过急,还有时间,你这一辈子还长着。”
“是。”
赵元徽恭恭敬敬冲童贯行礼。
虽不如他父亲哲宗那样早慧,却也比宣和帝强太多了。
人与人不能相比,不然太绝望。
此时宣和帝看着对答如流的姬缘,再看看那边集体懵逼的儿子们,深感痛心。
这潘六郎还是一个武将
文才如此出众,而且,人也俊美得过分。
“你可曾上过学”
宣和帝看这潘六郎籍贯普通,也无甚出众家世,就猜测他或许是拜在了哪位名师膝下。
“未曾。”
姬缘从穿过来开始,就没闲下来过。
以前没有条件的时候整天忙着烙饼,后来又练兵、行军,匆匆便过去了一年。
他在军营中颇得童贯赏识,书册纸笔供给得多,每天睡前姬缘都在恶补四书五经。
既然决定了要搞事,就要充实自身,尽量不留短板。除非是困得不行了,不然姬缘绝对不会睡觉。
赵元徽书读得很好,姬缘遇着看不懂的,就问赵元徽。赵元徽有博古通今之识,讲解经义时又十分耐心,姬缘一字不漏记下来,再慢慢揣摩。
进京路上,姬缘病了一回,便从马上移到马车里,日日手不释卷,读完了一箱子书。今日果然派上了用场
进宫觐见宣和帝的时候,姬缘还有些兴奋。一个活的皇帝啊要是有手机在手,又能联网,说不定姬缘会偷偷拍几张朋友圈。
宣和帝的确没让人失望,风仪不凡,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很多,三十多岁的样子,面容俊朗文秀,由于养尊处优,下巴有点圆润,虽有威仪,仍然更像一个文人。
宣和帝问的都是一些文绉绉的话,什么北边的风景,沿途路况如何,山峦怎么样,提到几场战斗也只是说一句为国尽忠,是大宋的好儿郎。
从生死战场上回来后,这几句话的份量就尤为单薄。
很多阵亡的将士家中并未得到抚恤。
因为户部尚书说国库空虚,阵亡的将士太多了,户部暂时填补不上空缺。
很快宣和帝又展开了他画的园林秋景图,即使姬缘没学过工笔画也觉得气韵非凡,赞了好几句,心中却升起了深刻的悲哀。
有钱修建园林却没有钱给战死的士兵抚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