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很美,但中国奥数代表团却没有像其他国家队伍一样赛前逛街游玩放松,而是继续待在下榻的酒店进行突击复习。
这次中国决定参赛时间紧迫,因而赛前就吃了暗亏。
依照国际奥数比赛规则,竞赛题目由参赛的国家提供,然后汇集后再由组委会精选表决后产生6道题目。
换句话说,提前准备的国家极有可能在竞赛中看到自己国家出的题目,如此就多了一道题的分数。要知道竞赛只有6道题,多了一道题相当于抢跑六分之一的身位。
中国没能赶得上出题时间,只能是静待其他国家的题目。
“比赛分两天进行,一天考3道题目,每道题7分,时间规定在4个半小时。
大家将分散在不同的考场答题,我们会在考场休息区待命,如果你们有意外突情况可以随时向监考老师请求联络我们到场处理。
自古华山一条道,咬着牙爬上去就是无限风光。
你们都是从全国上百万名高中生之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可以说是精英之中的精英。要相信自己有夺牌的能力,考试时凡事不要慌,相信自己,一定能挥出最佳水平。”
明天就是比赛日,带队的老师开始做最后的动员准备。
“从上届奖牌分布来看,答对3道题就有可能拿到铜牌,银牌4道题,金牌需要4。5道题保底。
所以答题时要讲究技巧,优先将最容易最有把握的题目吃掉,拿到一定保底分数后再去拼其他难题。
咱们除了个人分数外,还得注意团队排名情况。一道大题多出来1分,可能就影响整个队伍往上走好几位,因此能抢分尽量抢分。7分满分拿不到,那么1分也弥足珍贵。
大家在国内都算经久阵仗,这次我们参赛,祖国人民寄予了厚望,大家一定要不负所托,以优异成绩回国汇报。”
哀兵必胜也好,破釜沉舟也罢,这次出国比赛肯定不能空手而归。
无论带队的老师,还是包括周逸在内的选手都心知肚明。
奥数竞赛的日子终于到来,一共有38个国家合计21o多名选手参加,有少部分国家的参赛人数因种种原因未能满员,但世界大国如美苏等都全员到齐。
比赛开始前,所有队员连同带队老师都集中在一个大厅,聆听组委会再次重申比赛规则,同时还得签署诚信保证书。
当中国队出现时,引了现场一阵嘈杂,因为这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次出现在奥数赛场。
至于一水相邻的日韩两国,都没有派人参赛。
不过会场的主要焦点还是汇集在苏联和美国两大级大国身上,毕竟苏联是上届比赛冠军,而美国去年则惨败只拿了第四,今年怀着复仇的心态重整旗鼓而来。
一旁还有联邦德国、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英国等传统强国虎视眈眈,不愧是奥林匹克级别的比赛,任何一个对手都不能轻视。
周逸举目四望,在美国队之中现了一个黄皮肤黑头的女生,看上去应该是华裔的后代。
正巧对方也看过来,双方目光交汇,周逸主动点头以示友好,对方也微笑着回应。
在工作人员指引下,考生们6续进入考场,开始了1985年的奥数比赛,从上午9点开始答题一直到中午1点半结束。
试卷会译成选手的本国文字,所以周逸拿到的是汉字出题的试卷。
本届比赛试题经过组委会表决,苏、瑞、蒙、英、荷、澳六国提供的题目最终入选了比赛试卷。
上届东道主苏联直接就抢跑了,他们的一道题相当于送分给了自己国家的选手。
第1道题是证明题,“d是不为2,5,13的正整数,试证明可以在集合{2,+5,+13,+d}中找出不同的两数a,b满足ab-1不是一个完全平方数。”
周逸深吸了一口气,大脑在高运转,很快灵光一现有了解题思路。
接下来再浏览第2、第3道题,一道是图形证明题,另一道是数列分析题。虽然一时半会没有思路,但难度比想象之中要小,没有说让人有无从下手的窘境。
钢笔在草稿纸上沙沙作响,时间在一分一秒过去,周逸完全沉浸在解题的世界之中,就连考场上有人提前交卷都没有察觉。
第1道题完成得不错,在第2道题这里卡了有1o分钟,他采取了蛙跳战术直接突破第3道题。
解题是和自己的战争,需要从所积累的知识之中找出破解的钥匙,万千思绪之中抽丝剥茧求得窍门。
在草稿纸上运算了3遍,终于让周逸找到了解题思路,第3道题马上就会迎刃而解。
一连攻克两道大题,时间还剩下2个半小时多一点,这让他稍微安心许多。
第2道题难是难,但可以磨,周逸相信自己即使拿不到满分应该还能赚多一些分数。
1个小时过去了,他只前进了一点点,依旧没有找到破解之道。
2个小时过去了,向监考老师申请新换了一轮草稿纸,上面全部写满了运算公式,依旧没有找到正确答案。
唯一值得安慰的是写上分析过程,估计能拿到2分左右的步骤分。
周逸看了一下表,距离交卷还有27分钟,他还有12分钟来继续思考,剩余15分钟需要填写答案并检查。
闭上眼睛,脑海中在不断将刚才充斥第2道题的各种思路再一次汇总,力求在其中寻找出希望之光。以此同时,大脑还在不断检索回忆曾经做过的类似题型和看过的解题思路。
有时候,只需要有一点点火星,就能在脑海之中燃烧起整片草原。
“嘀嗒——”
犹如原始人偶然用石头敲击冒出火花,驱散了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