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完信回来,黄文彬就得开始写小说了。
他身上的稿债可是欠了不少。
另外几个电影厂的剧本先放一边,就算给他们写了,多半也跟西影厂一样,几个月都开拍不了,而且给的钱也不多。
所以,他打算先从李黑子那里薅一点钱。
李黑子虽然性情易躁易怒,但是给钱向来很爽快,在这一点上,香港那边的人没得黑他。
最重要的是李黑子给了定金。
黄文彬回忆了一下李汉祥那天找他说的话,好像是说要一个明朝的,一个刺客的,还有啥来着?
回想了几分钟,他现李黑子没给他什么有效信息。
既如这样,那就不用管那么多了。
黄文彬正好上个月抽到了一部时代背景是明朝的电影,就是徐皓峰导演的《倭寇的踪迹》。
徐皓峰也算是个奇人,一开始是学油画的,但是成名是因为写小说。
据说他二姥爷是武术界的一号人物,从小逼他学武,可惜他并不感兴趣,只喜欢听那些民国时期的武人故事。
在93年他考上了燕京电影学院,毕业后去了作协上班,但是不务正业的当了演员,却以纪实文学《逝去的武林》而声名大噪。
写了几年国术小说之后,忽然想拍电影了,于是就有了处女作《倭寇的踪迹》,后来还做了王家卫《一代宗师》的编剧和武术顾问。他自己最出名的作品,应该是廖凡主演的《师父》。其后几部作品,都因为各式各样的原因没能上映。
这人,其实跟袁合平有点像,类似于王语嫣的角色定位。
武术理论、江湖掌故,无一不精。
还是个性情中人,有一回日本导演在燕京召开交流会,有人问他们怎么把对国家民族的理解放进电影里。一个日本导演说,他只关心性和暴力。当时引起满场掌声,觉得这导演才是真正会拍电影。
徐皓峰只觉得这人是个傻x,日本电影早晚死这帮人手里,他不能去搞这种东西。
他更关心个人在时代下的生存与挣扎,以及如何时刻保持优雅与逼格。
《倭寇的踪迹》是一部非常反直觉,反传统的武侠电影,甚至它就是在解构武侠与江湖的概念,片中的人物经常一本正经地扯淡,说着好像很牛披,其实很悬浮的理论,但是又能自成一派,很神奇。
看他的电影通常也会边看边心生疑惑,这是武侠电影吗?
还有一点,他的电影,通常打得很丑陋,但是分胜负却很快。
电影的故事讲述了,明朝万历年间,倭寇绝迹之后,霜叶城的武林界被四大家族把持住了,任何人想在这里传习武艺,必须经过他们的同意。某天忽然出现了一个带倭刀的少年撕破了这个口子,引起了四大家族的围剿。四大家族污蔑他为倭寇余孽,请来第一高手斩杀少年。
这个故事表现上其实相对传统,无非就是“一个外人闯入某小针镇,引起小镇势力的排挤,最终爆冲突”
这么个模式。
但是他的内核却又是反传统的,尤其是倭刀的这个意象,看似是倭寇遗留物,其实却是戚继光改良后的产物。但因为沾了个倭家,又太厉害了,所以被各大武林世家联合起来禁止修习。
花了几天时间,黄文彬将这个剧本写了出来。
其中做了一些小改动,无伤大雅。
至于李汉祥一个剧情片和风月片导演,会怎么拍这部电影,那就不关他的事了。
他又写了一封信,跟李黑子说了提价的事情,这第一个剧本可以按三万块的价格卖他,但是后面的必须涨价了。
跟别的导演这么讲话多半会被骂,跟李黑子还真不用客气。
接着,就是答应《收获》的长篇小说,需要弄出来一个开头了。
之前去邮局的的时候,他顺便取了一封信,是他爸给他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