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完美小说网>带着淘宝去种田TXT > 第257章(第1页)

第257章(第1页)

>

像顾家以流民为主要员工的制扇作坊里做的宋制泥金纸扇,杜家管理下的花草笺作坊里复刻的薛涛笺,四时晴雨笺等,还有李家村张家村等附近几个村落里吸收闲散劳动力制作的手工盘扣,千层底手工布鞋,都只要她付出极少的成本代价,就能换取到能在系统上卖出不菲价格的纯手工制作的商品。

当然,顾家和杜家也不是开门做善堂的,每样商品李妍年都有分一成利,折成白银或是大米的形式回馈给两家。顾明远是知道她身上藏有利器,纠结过些日子,在尝到过跟李妍年交易带来的甜头之后,渐渐的,便将那一晚亲眼见到的景象深深埋进了心里。

而杜家就更是简单,商人重利,如今朝廷跟大辽打得拖泥带水,就一个大同,都打了半年之久,还久攻不下。一年前官家带着亲王们御驾亲征,还险些把自己给折了进去。通门关一役,官家是在重重护卫下逃回来了,可跟着一起亲征的亲王就倒了血霉。平时养尊处优养废了的王爷们,在大辽铁骑的嘶鸣追赶下,慌不择路自落与马被踩踏而死的有之,力竭被俘的有之,活着逃回关塞的竟不足十人。

如今还借居在顾家别庄上的逸王爷,就因为当初的热疫一事堪堪躲过了这一死劫,成了整个大宋屈指可数的还留存了些实力的亲王。只是逸王妃所出的两个嫡子郡王,热疫出的时候人在封地,并未受影响,奉旨入京伴驾出征大同,到现在还生死未卜。这样一来,逸王爷膝下还能指望的,也就只剩两三个庶子了。

赵旭自然首当其冲。

商人素来都是嗅觉最为灵敏的,东京那边已经是深陷泥潭,和大辽这一仗打到最后会是个什么结局,谁也说不好。但只要眼睛不瞎,人没蠢死,就该晓得这会儿该向谁靠拢。所以在赵旭替李妍年上门和杜家谈生意的时候,别说这笔生意他们杜家还远远有利可图,就算要往里头贴钱赔,杜慕梅她爹也能毫不犹豫地拍板同意。

于是,就在东京那边还处在水深火热,风雨飘摇的境地里时,李妍年颇有些发灾难财的架势,只用了短短两年时间,就把店铺的信用做到了皇冠。

如今她的仓库里一堆香料,普通的,极品的,她都还没上架卖完,账户里的资产就已经早就过亿。以前她是想能出手那块极品奇楠香而卯足了劲头想把信用升上去,可真到级别够了,东西能卖了,她倒是舍不得了。

这块香料不仅是他们香木作坊开出的第一块极品奇楠香,也是迄今为止,徐子君他们从南洋运回来的香木中,开出来的最大的一块奇楠香。李妍年现在压根不缺钱,便也没那么急着出手。

这两年徐子君他们跟着顾家的船队来来回回下南洋,也收拢了不少有经验的水手和船员。两年间他们遇上海盗许多次,也是邢肃风招揽来的那帮弟兄身手矫健得力,前前后后四五次出海,他们船队的人一员都未折损,可以说是所有船队中最幸运的一支了。

可搭顾家的船,货仓他们自家运货就要占去大半,李妍年要专心走海贸,终归还是有些受制于人,加上两年的磨练时间,对于徐子君他们来说也是时候出来试试水,组建一支完全属于自己的船队了。

李妍年见自己这个决定简单告知了一下顾明远,他在去年如愿迎娶了赵芳,上个月李妍年还听顾家来传话的小厮随意说起,说是三少奶奶有喜。李妍年本来在和顾明远的来往上十分小心,如非必要,基本都不见面说事。如今赵芳有了身孕,她更不愿意胡乱给人添堵,所以买船这样的大事,也只是让作坊里的伙计上门传个话而已。

原本她还以为顾家或许会提防她做大抢他们的生意,没想到顾明远没过几天,便让人将几家船厂的船只造价详单给送了来。他这样大方做派,李妍年便也放心了,让顾家的小厮带话回去,重申了一下自己商队主营的货物绝对不会和顾家有重叠。

彼时顾明远正陪着赵芳在院子里赏鱼,听见小厮的回话,心里还未尝着些苦,嘴角先涩了起来。

赵芳身子未转过来,耳朵却是动了动,眉间轻皱,回过头来却是娇声笑语:“远哥哥,我手里没鱼食了呢。”

顾明远目光先落在她的孕肚上,很快回过神来,扯出个恰到好处的温柔笑脸,正如世间所有温柔关怀的丈夫一样,上前相伴,偏头轻声嘱咐丫鬟:“再去取些鱼食来。”

丫鬟矮身应了,眨眨迷茫的眼,总感觉刚刚三少爷好像有些不开心呢。可再抬头偷觑,三少爷和少奶奶正相视而笑,哪里像是阴郁的样子,应是自己看错了。

第一百四十九章

系统上买不到既是木结构,又能经得起远洋航行的商船,李妍年没有推却顾明远的好意,只花了不到五百两白银,就买到了两艘不错的货船。

和平商队第一次下南洋远洋,自然还是跟着顾家的商队一起。这回徐子君他们有了自己的独立货船,终于能够放开手脚大肆买卖,来去都是整艘船塞满货物,没留半点空位。

到九月底徐子君一行人满载着低价收购进的香樟木原木,以及南洋特产的廉价麻布平安归来时,老周主持下的烧瓷作坊烧出了第十八对上品青天瓷对瓶,毫不意外地让李妍年又收进一笔高达六位数的巨额货款,真是应了那句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更何况烧瓷作坊这两年来除了刚开始摸索那段时间所出上品不多,这一年来由于工匠都愿意沉心钻研,又有暂时不能参加乡试的赵旭和毛豆两人专心研读李妍年从系统上买来的瓷器古籍,并学以致用,指导作坊里的工匠们几次改进烧瓷的火窑。理论与经验这么一有机结合,也难怪老周他们能接连烧出上品宋瓷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