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金字招牌。
结果,到店吃面的人多,都排着长队,而坛装“丰顺”
浇头也每每销售一空,迅地占领了市场。
坛装浇头里有肉、有盐、有滋味,极受欢迎。
当时社会是没有知识产权保护的,商人一看到你的东西这么受欢迎,一夜之间,襄阳市面上就出现了什么“二顺”
、“三顺”
、“丰页”
、“顺丰”
等品牌的坛装浇头、臊子,影响到孟之祥的生意,免不了一些贪小便宜的市民来关照卖假者的生意,就惹来了他的打假。
他根本不用派出什么流民地痞去对付那些蹭他家生意的店铺,只需要派出几个残废老兵到那些店铺前一站,大声嚷嚷说他们卖假货,影响到了“丰顺”
店的生意,要大伙儿认明正宗,不要买假货。
残废老兵老兵出场,对方店铺名声即臭,大伙儿都知道“丰顺”
店雇佣残废老兵当伙计,“丰顺”
店生意不好,残废老兵的收入就差,他们来堵门,谁也不敢管,找来差役也没用,他们都知道残废老兵后面的孟七郎与襄阳城顶级老大的关系!
一来二往后,至少在襄阳城里没人敢蹭“丰顺”
牌的买卖了。
孟之祥生意做得红红火火,还提供“外卖”
服务,接收外来订单,让外卖小哥去送面食和送坛装臊子,以增加利润。
要感谢自己身处不抑商人的宋朝,是的,你没有听错,宋朝已有外卖服务!
在宋朝,不管是找地方,还是排办酒席,都有人为您服务,服务业非常达。
宋朝的外卖小哥业务能力一级棒,通常写有脚店牌子的餐馆,都会有送餐服务。
点外卖的大多是城市白领、小商人,他们忙碌的时候就会图个方便,叫个外卖。看到这,是不是想到了给你送餐的外卖小哥呢?
下次遇见小哥,如果人家说,我家从宋朝就开始就送外卖,我是祖传十八代的外卖佬!您还别不信,真有可能啊,五星好评走起!
……
“璞玉(孟珙的字),能者果然无所不能啊,你家小七做生意实在了不得!”
明秀园听涛堂里,史嵩之出惊叹,听说幕僚苏先生提起“丰顺”
面食店的生意利润来,实在是个惊人的数字,平均一天有5贯钱的纯利(一年是1825贯)。
一天5贯钱看似不多,但史嵩之在襄阳购置有田8顷,地12顷,水磨六所。他将这些田地租出去,每年进账约21o万文,即21oo贯,比“丰顺”
店的利润多一点点而已,而这些资产的置办,是史嵩之在任十多年才弄到手的。
“我就担心这小子因为钱来得太容易,改行经商,不想去打仗了!”
孟珙闷哼一声道。
听得史嵩之不禁莞尔,两人说到孟之祥,不禁面带微笑,老半天没说到正题上:“联蒙打金!”
由不得他们不关心孟之祥的生意,史嵩之吃了一成五的干股,孟珙则有一成的干股哦,否则,孟之祥哪来本事请来这两位大神,一个为他写金字招牌,一个为他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