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可是读书人!
为了听到开坛第一课,忍一忍也就罢了,可没想到,一上午的时间竟然什么都没有听到不说,连饭都像是猪食,有些学子就忍不住了。
自己在长安吃的是什么?这又是什么?
《论语·乡党》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儒家向来对餐食礼仪就有很高的标准。
比如,座位怎么排、盘碗怎么放、吃饭时不许反鱼肉,不许扬饭、不许大口喝汤、不许剔牙齿等等。
他们向来也都是接受这样的教育。
今日,条件有限,在田地里吃,如此有辱斯文之事,他们也忍了,可,更过分的是,竟用这般餐食来糊弄自己。
国子监学子们,脸上都露出了不悦。
一部分夫子,虽然没说什么,但,看着陶碗里的臊子面,却没有动。
张楚一手端着碗,一手拿着筷子,自然也现了这样的情况。
孔颖达有些尴尬,他脸色阴沉的想要呵斥众人,但,被张楚制止了。
张楚摇了摇头,先吃了一大口臊子面,又饮了口茶水,起身,走到了劳工百姓之中。
“诸位,粗茶淡饭,略能果腹,大家辛苦,还请见谅。”
张楚笑道。
“哎呀,主家,你说的这是什么话?俺们能吃上这一口热乎饭,就心满意足了,更别说,有茶,有这么上等的面,还有这大肉块,比我们在家吃的饭都强,这话太客气了。”
有百姓憨笑一声,忍不住道。
“是么?平日,你们下地,都是怎么解决吃食?”
张楚又问。
立马,又有百姓开口:“主家,嘿嘿,我们都是一大早便起来,前往田地,劳累一上午,才开始吃第一顿饭。”
“也就是午饭,大多,都是喝点凉水,吃点从家中带来的蒸饼就是了。不过那时候,因为蒸饼是早上热的,所以到了中午变得又凉又硬,如果地近一些,可让家人中午送来热的蒸饼,但,那有那么多距离家近的地呐?”
“像是主家给的这般午食,俺们想都不敢想啊。”
大唐一日三餐,除了达官显贵之外,终究还是很少普及的。
百姓们,多是一日两餐。
而到了春耕秋收如此紧张的时候,更不可能让生火做饭这种事来耽误时间了。
正如这百姓所言,若是田地距离家近,尚能吃些热乎的,若是地远一些,百姓宁愿喝凉水吃冷饼,也不愿意耽误时间。
毕竟,这东西,只要一耽误就是影响一年的收成啊,百姓可就指望这些收成过活了。
“那就多吃些!”
“虽然简单,但,绝对管饱。”
张楚笑道,言罢,也不多说,脸也埋进了面碗里,说实话,他也饿坏了。
那些儒生夫子,听着如此简单的对话,又看着一个个狼吞虎咽,脸上还多有笑容的百姓农户,再看看陛下,诸公,还有道士和尚都在狼吞虎咽,也都咽了口唾沫。
你看我我看你,没再说什么,缓缓端起了面碗。
而当第一口下去,谁都说不出来话了,皆是狼吞虎咽。
他们从来没有想过,一碗普通的臊子面,味道竟然如此美妙。
甚至平常在家吃饭都慢条斯理的,这会也顾不上其他,竟都开始比着吃第二碗了。
因为他们突然现,自己的胃口,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打开了,这面吃进肚子里,有一种说不上来的感觉。
美味?
幸福?
满足?
总之,争先恐后!
刘氏心里算了下众人所需的吃食,然后,把多出来的几车臊子面,拉向了田地旁眼巴巴看着的围观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