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和士人的斗争可谓是清流与浊流的交融,三万太学生斗不过一群残人乌合之众,想来不禁令人唏嘘。
《后汉书》中所说的“汉世乱而不亡,百余年间,数公之力也”
,连这群延迟东汉灭亡的清廉之士也被罢免诛尽,此时谈皇权,又不得不怀疑皇权是否还真的存在。若不是这群愿意舍身取仁的清议太学生仍旧怀揣着“君臣之礼,报国之心”
,恐怕董卓之乱早就提前到灵帝继位之初了。
如果说戚宦之争是东汉政治的伤口,那么党锢之祸则是在这个伤口上剜上一刀,使这个伤口更伤、更痛,直接把东汉推向深渊。
◇十常侍之乱——汉朝灭亡
党争后期,曹节、王甫死后,围绕在灵帝身边的宦官更替为以张让、赵忠为首的大群体,称“十常侍”
。其中还有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这十个宦官。灵帝被这些阉党牢牢掌握在手中,听任其指挥,以致灵帝称“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
。
他们横征暴敛,卖官鬻爵,其下的父兄子弟遍布天下,横行乡里,祸害百姓,无官敢管。人民不堪剥削、压迫,纷纷起来反抗,导致了大批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公元189年,汉灵帝走到了生命的尽头。灵帝有皇子刘辩和刘协两人,汉灵帝认为刘辩为人轻佻,缺乏威仪,想立刘协,但犹豫未决,病危之际,便想到了蹇硕。据《后汉书》记载,蹇硕在前年(公元188年)被封为上军校尉。因为蹇硕壮健而有武略,汉灵帝对其特别信任,并以其为元帅,以监督司隶校尉以下,故把刘协托付给他。
当时朝中还有一个大权在握的大将——外戚何进。何进因同父异母之妹被选入宫中,成为贵人,并受宠于汉灵帝。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何进被拜为郎中,随后迁虎贲中郎将,任颍川太守。光和三年,何贵人被立为皇后,何进也因此而拜侍中、将作大匠、河南尹。
可惜何皇后之子并非灵帝想立的皇子,恰好是那个灵帝谓之轻佻的刘辩。
既然涉及皇位继承人,外戚和宦官两大群体的斗争再次走到风口浪尖,到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端口。蹇硕虽然大权在握,却向来忌惮何进,此时皇位之争便是蹇硕除掉何进的大好时机。
公元189年四月十一日,灵帝病死于南宫嘉德殿。按理说皇帝死了,应该百官皆泣,同时按照汉朝提倡的“儒家”
精神,尊重已逝之人,死者为大,恭敬至上。但是,这些个被权力熏心的人是怎么做的呢?
蹇硕当时在皇宫中,预谋着想先杀皇后之兄大将军何进,然后成全先帝意愿,协助刘协登上帝位。故此他设计派人去接何进,称要与他商议事情,想在宫中诛灭何进。何进接到灵帝驾崩消息,即刻乘车前往。单枪匹马入宫的何进被围剿之势惊住了,立马调转车头,驰车抄近道跑回自己的军营。这一诛杀何进的计谋被捅破后,新皇预立在即,原本率军进驻京城官邸的各郡国大官,见这情形,为不蹚这摊浑水,纷纷声称有病,不再进宫。而何进幸免于难地逃脱,直接改变了皇位的继承人。
四月十三日,“无上将军”
何进卷土重来,凭借自己的大将军威仪,拥皇子刘辩即帝位,是为汉少帝。当时刘辩年仅十四岁,何太后临朝主持朝政,皇家实权实际上落入了何进手中。
何进既已掌握朝政大权,怨恨蹇硕想谋害自己,此仇不报,这一辈子都咽不下这口恶气,你要是弄不死我,我就要弄死你。但也不好直接下手,毕竟蹇硕手中还有兵权。何进于是暗中计划将他杀死。
外宦之战,即刻拉开。
而此时的蹇硕做了什么对策呢,《后汉书·窦何列传》记载:
蹇硕疑不自安,与中常侍赵忠等书曰:“大将军兄弟秉国专朝,今与天下党人谋诛先帝左右,埽灭我曹。但以硕典禁兵,故且沈吟。今宜共闭上阁,急捕诛之。”
这是要反杀的节奏啊。但是这中常侍郭胜本就是与何进同郡之人,何太后及何进能有贵宠的地位,他帮了很大的忙,因此他选择继续亲近信赖何氏。在郭胜与赵忠等人商议后,拒绝蹇硕的提议,还把蹇硕给卖了,把蹇硕的信送给何进看。对何进来说,此时不杀蹇硕更待何时?
少帝继位同年四月二十五日,何进下令逮捕蹇硕,将他处死,把禁军全部置于自己指挥之下。
此时中军校尉袁绍听闻朝中权力争夺的状况,也想抱上大腿,于是通过何进的亲信门客张津,劝说何进:宦官最亲近太后和皇帝,百官的奏章及皇帝诏命都由他们来回传递,现在如果不彻底除掉,将来一定会有后患。如果要将天下所有的宦官一网打尽,自己也可助一臂之力。此建议正入何进下怀。同时,袁绍借党锢之争和外戚之祸说:“从前,窦武他们想要消灭宦官,却反而被宦官杀害,只是因为消息泄露。五营兵士一向畏惧宦官的权势,而窦氏反而利用他们,所以自取灭亡。如今将军兄弟同时统率禁军劲族,部下将领官吏都是俊杰名士,乐于为您效命,事情全在掌握之中,这是天赐良机。将军应该一举为天下除去大害,垂名后世,不要错过这个机会!”
何进因袁氏历代都有人做高官,袁绍与其弟虎贲中郎将袁术又为天下豪杰所拥戴,因此相信并任用他们。
听罢袁绍的提议之后,何进向太后建议,请求全部撤换中常侍及以下的宦官,委派三署郎官代替他们的职务。但何太后不答应,说:“从古至今,都是由宦官来管理皇宫内的事情,这条汉朝的传统制度,不能废掉。何况先帝刚刚去世,我怎能衣冠整齐地直接与士人相对共事呢!”
何进难以违背太后的意思,一杆子打死所有宦官想来也确实不太现实,那么就一个一个搞死再说,先搞死最大的,于是打算暂且诛杀最跋扈的宦官。先搞死谁呢?
何进刚掌握重权,毕竟前有党锢之争的影响,宦官势力不能一时半会儿就扑灭,且他一向对宦官们既尊敬又畏惧,虽然羡慕得到除去宦官的美名,但心中不能当机立断,因此事情拖下来,久久不能决定。
这可苦了心心念念除却宦官的袁绍。无奈之下,袁绍又为何进出谋划策,劝他多召各地的猛将和英雄豪杰,让他们都率军向京城洛阳进发,借用第三方势力来钳制威胁何太后。
袁绍自认为这一招棋的妙处是:引进又一群体进入混局,待第三方势力压制皇权,何进便以大将军之名护国,同时不出意外宦官群体也会被第三方势力铲除。好一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计谋,何进同意了这一计划。但是袁绍所选之人,却是被天下人不耻的董卓。更何况以何进之力,铲除宦官根本不是问题,没必要求助于军阀。当时陈琳劝阻道:
“《易》称‘即鹿无虞’,谚有‘掩目捕雀’。
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况国之大事,其可以诈立乎?今将军总皇威,握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此犹鼓洪炉燎毛发耳。夫违经合道,无人所顺,而反委释利器,更征外助。
大兵聚会,强者为雄,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秖为乱阶。”
除了陈琳,典军校尉曹操、侍御史郑泰、尚书卢植均不看好此事,纷纷劝阻。可是何进这时变成了死脑筋,偏不听,就想着借刀杀人,即刻诏董卓入洛阳铲除宦官。
之前何太后的母亲舞阳君和弟弟何苗曾多次接受宦官们的贿赂,知道了何进要消灭宦官,屡次向何太后进言阻止说:“大将军擅自杀害左右近臣,专权独断,削弱国家。”
何太后虽有疑虑,但也左右为难。
此刻,董卓这边接到何进召他进京的命令,立刻上路出发,同时上书何后:“请求逮捕张让等人,以清除奸邪。”
何太后不知如何是好,也同样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