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青坐在车辕后边,全副心神都盯着路边行人,忽地被一行擦肩而过的士子吸引去了注意力,直至走远了,还忍不住将头扭了又扭。
崔瑄被他晃得挑起帘子:“怎么了?”
“……”
阿青挠挠头,“那为首的士子好生面熟,却又想不起来见过。”
许是自己眼花了吧。
实则他没有眼花。
年后,沈致便来到长安,照着友人信中地址找到了宅子。
门房一早得了主人家口信,知道这两日有人来访,一直预备等着,双方一核对,是这没错,沈致便在此地暂且住下,安心准备二月后的礼部试,期间甚少外出,全心全意温习诗赋。
友人知他来此,也未曾打扰,只因他考的进士科。
本朝科举试目繁多,最主要六科有秀才、进士、明经、明法、明字与明算,虽说都是进士,但就跟时下走到哪都得问出身,有个好姓氏就能收获尊重一样,这其中也有鄙视链。
秀才科那是凤毛麟角,进士科难度则仅次于秀才科,但凡通过进士科考中授官的,在朝堂中显尊贵,前途比其余四科大得多。
沈致敢报这个,自然是因为有几分才气,在家时已经被家中长辈拉着考过了经书跟诗赋,又经嫡系家主提点策问,这才赴京赶考。
一路行来,结识了几个同科士子,又听说他们身边颇有真才学之士连着几次不中,再听他们恭维“沈兄大才,一定高中”
时,沈致心里开始发虚。自己到底还是初生牛犊,没真刀真枪地试过,是否太不知天高地厚了些?
好在这点子忐忑在摸到书册之后全都化作了动力,真叫他考中了。
今科进士一共录取七人,他堪堪在列。
沈致早做好了一半考不中就外出游历半载再回来继续备考的准备,不期然被这天大的好消息砸得晕头转向。
友人——也就是宅子的主人,虞三郎闻言登门,拉着他不放:“此番不请酒可说不过去啊沈九。”
沈致则记挂着另一件事,推脱道:“下旬,下旬吧,家父吩咐我事还没做。”
虞三郎既是损友,也是真朋友,不然不可能这么大方将宅子平白借给他住这么久,便也没为难他,只笑道:“你得了空,可去坊内走走,有个糖水铺,里面点心香饮很不错,先前我遣人给你送的饼盒子便是她们店里所出。”
沈致有些印象,他不爱这些甜软的点心,一直没碰,但当时他挑灯夜读,腹中饥饿,不好劳烦人家府上庖厨,便拆了对方前两日送来的糕饼盒子想着对付几口,竟然意外的好吃,尤其是那火腿小饼,竟然有几分家乡味道。
他想着买来送友也很合适,便趁机问了地址。
虞三郎沉吟,他不记这些小事,都是支使奴仆去买,只知道本坊、长寿坊跟新昌坊都有得卖。
沈致摆摆手:“罢了,我就当逛逛。”
次日换了身衣袍出门,看着偌大长安城,心里思索着那夜听见的耶娘对话,一时又不知该往何处去。
怕惊动别人,父母说话声压得很低,又被母亲抽泣声遮掩了大半,他听得不算真切,只是隐约听见父亲说进京后在长安碰见了阿杳——那会沈致很想冲出去问问,既然碰见了,怎么不见阿杳跟着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