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每个省份粮食的产量不一样,城里人不种田,粮食必须从弄农村调度。
所以,全国的粮食统一均匀调度,绝对是个大问题。
调度的好了,粮食分摊均匀最后,调度不好了,有的地方粮食吃不完,有的地方挨饿,这都是问题。
所以这个工作非常的不好做。你一旦做不好,就会影响仕途。
对大领导而言很重要,所以才会放下架子来请教杨木子。
至于原因很简单。
杨木子给杨正诚出了个管理好轧钢厂的点子,就是搞生产。
这事儿,杨正诚说给了大领导,另外还把杨木子分析国内大事的事情也说了。
所以他来了。
杨木子苦笑:“大领导,我一个小老百姓,这种问题哪里知道。”
杨正诚笑道:“老弟,这是你大哥的大哥,是自已人,就被掖着藏着了。”
大领导也笑道:“说说你的看法。”
杨木子没有回答问题,而是反问道:“我想知道,您是打算怎么办?”
大领导想了想:“、。河南,山东,安徽都是产粮大省,所以我认为,应该到地方,多注意下面的人的工作。”
杨木子却摇头:“您这话,我不敢苟同。”
“哦?”
大领导微微抬眉:“你有何高见?”
杨木子:“河南,山东,安徽固然是产量大省,但您不要忘了,这三个省的人口,也是非常多的。
尤其是河南,占全国人口的近十分之一,粮食内耗严重。
恐怕就是去了河南,也没什么收获。”
“那怎么办?”
大领导一筹莫展。
杨正诚:“老弟,你有什么好法子?”
杨木子笑道:“你们忽略了一个地方。”
“什么地方?”
“东北。”
没错,就是东北。
据杨木子所知,后世黑龙江的粮食产量,一直稳居国内第一。
国内粮食产量排名前五的,东北就有两个,黑龙江,吉林。
当然。
这个时候,东北的粮食产量也一样,只不过,统计上来的没有那么多。
原因很简单。
东北地大物博,人口稀少,而且连年战争,大家又都喜欢存梁。
拿河南和黑龙江比较。
河南此时的人均只有几亩地,而黑龙江人均上百亩甚至几百亩。
到了七八十年代,粮食还在定量,但不允许买卖,那时候种粮大户豪横的很,送朋友粮食都是几千斤上万斤的送。
反正他们也吃不完,送人也是好的。
家里有的是地,就算有千八百斤粮食掉地里,人家都不稀罕去捡。
所以一直以来,东北的粮食统计都不准确。
知道后世条件好了,粮食可以自由买卖了,人们才意识到东北的粮食产量高。
肥沃的黑土地,可不是开玩笑的。
大领导若有所思:“东北的粮食产量并不高啊。”
杨木子笑道:“那是您没看到。”
大领导:“你是说,东北的粮食有猫腻。”
杨木子:“这话可不是我说的。”
“等过了年,我就下到地方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