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瓘喃喃道。
“我刚才就骂这王八羔子!大癞蛤蟆还想娶公主!走!咱找阿叔评理去!”
延宗强拉了孝瓘就要往外走。
“等等!箭头呢?”
孝瑜按下延宗,问孝瓘。
“我射还给他们了……”
孝瓘脱力的坐还到榻上,延宗见他脸色惨白,冷汗涔涔,也不敢再拉扯他。
孝瑜在屋中踱了几步,最终亦坐在榻边,语气平静了许多,“我知你顾念明月将军素日教诲之恩,又对须达之死心存愧疚之意,但国有法度,你乃皇子,他们以下犯上,理当治罪。我身为长兄,虽然不愿在朝堂上树敌结怨,但也不能任由自家兄弟被人这般欺辱!四郎,你不必怕!这公道阿兄替你讨定了!”
“曾读兵法,上面有句话说:‘凡兵之道,莫过乎
一,专一则胜,离散则败’,眼下四夷不定,我等兄弟日后难免与斛律军共御外敌,若二者心存嫌隙,如何能够取胜?今日孝……”
他说着,抬头看了眼孝瑜,而后轻轻吐出一个字,“我……赌命化解,还望兄长成全。”
他不再自称“孝瓘”
之时,孝瑜便觉心疼,待说全后面的话,孝瑜更是无力辩驳。他只是拍了拍孝瓘未伤的右肩,沉声道:“孝瓘,你今日所为,实令为兄刮目相看!”
同心栀
夏始春余,风花沉香,绿水悠悠,一双白鹅滑过,留下两道浅浅的涟痕。
涌雪亭中的几个年轻人,身着浅色春衫,手握折扇,俊逸潇洒;他们吟联的柏梁诗句,清清朗朗,落字皆韵,扬抑有致,恰似脚下的那弯曲水,清澈回折,道不尽的情意与雅趣。
“太子殿下用词华靡,真是甚得南风啊!”
一直不曾说话的孝琬突然发声,边说还边用指甲挑出漂浮在流光酒觞中一只黑色小虫,弹在一旁。
孝瑜抬眼看看三弟,知他一向性情傲然,自恃正嫡,又看不惯太子殷的文弱之气,才会说出这样明褒暗讽的话来。但当着诸多宗室王子,汉儒幕僚,实在刺耳难听,忙代其圆道,
“诗者,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故无南北之分。可南人鄙陋,偏笑我北方无诗,难得殿下喜好文学,诗赋具佳,想必以后都不会再这样说了。”
高殷目光谦和的看看孝瑜和孝琬,友善的笑容始终挂在脸上,他并不觉得孝琬以他比南人有何不妥,甚至是种称赞。汉人们儒雅仁慈,敏感多情而又才华横溢,他正是要用这天赋的敏感和才情去荡涤大齐朝廷中的野蛮与血腥,他要用仁术去感怀天下,悲悯百姓,他不愿作父亲一般的当世豪杰,而志在作一个青史仁君。
“兄长言重。我不过是喜欢雕章琢句,内里空洞无物,怎么担得起这样的声名?”
高殷浅笑着饮了一口酒,“倒是长恭那句‘年少棠溪天下栝,洗荡西羌裹尸还’,堪得起兄长所说的以心志而言诗啊!”
孝琬却嗤嗤的笑了,“太子不提,我倒忘了这句。别看我家四弟身子不好,口气还真不小呢!”
坐在最下手的孝瓘脸腾地一红,低头嚅嗫道:“我……我只是为接上句霍去病的典故……”
孝瑜伸出大手,揽了揽孝瓘的肩膀,孝瓘这才抬起头,正迎上长兄赞许的目光。
孝琬还想再刺讽几句,却闻水上传来袅袅的琴声,循声望去,但见莲路上漂来一艘画船,船头站了几名仕女,身着绯色的裤褶,头戴碧绿的荷叶,尤衬出白皙的面容却不显丝毫艳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