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笑道:“你说你是丫头,我只拿你当嫂子待。”
黛玉还是懂幽默的,其实黛玉应该喊袭人叫姐姐,但所有人都看得出来袭人和宝玉的关系,偏生这个贫丫头要把这件事点破。其实袭人并不想要别人拿他和宝玉的关系说事儿,虽然是默认的事实,可一旦传到王夫人或者贾政耳朵里对她来讲未必是好事,反而可能断送了自己的前途。
于是袭人笑道:“林姑娘,你不知道我的心事,除非一口气不来死了倒也罢了。”
林黛玉笑道:“你死了,别人不知怎么样,我就先哭死了。”
宝玉笑道:“你死了,我作和尚去。”
袭人笑道:“你老实些罢,何苦还说这些话。”
林黛玉将两个指头一伸,抿嘴笑道:“作了两个和尚了。我从今以后都记着你作和尚的遭数儿。”
前边宝玉宽慰黛玉的时候就说过黛玉死了他作和尚去,这里已经是第二次发誓了,所以说誓言不能总挂在嘴边,不定什么时候就应验了。袭人还以为宝玉这话是说给她听的,其实宝玉是说给黛玉的,这种誓言他永远只说给林妹妹一个人。到这里“晴雯吵架”
这件事暂且告于段落,宝玉也被薛蟠拉去吃酒去了。
赶到晚上宝玉吃完酒醉醺醺地回来,见院中凉榻上有个人睡着,他还以为是袭人,一面在榻沿上坐下,一面推他,问道:“疼的好些了?”
只见那人翻身起来说:“何苦来,又招我!”
宝玉一看,原来不是袭人,却是晴雯。到这个时候宝玉心中的气早就消散了,于是把晴雯拉在身边坐下,笑道:“你的性子越发惯娇了。早起就是跌了扇子,我不过说了那两句,你就说上那些话。说我也罢了,袭人好意来劝,你又括上他,你自己想想,该不该?”
晴雯道:“怪热的,拉拉扯扯作什么!叫人来看见像什么!我这身子也不配坐在这里。”
晴雯也知道早上是自己没理,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她都不应该说那些话,只可惜晴雯就是晴雯,即便错了嘴上也不认错,这倒是跟黛玉颇有些相似,纵使自己没理也叫宝玉来哄。所以其实宝玉心中对晴雯也有偏爱,因为她的身上有自己林妹妹的影子。
晴雯想要去洗澡,宝玉说咱们两个一起洗,晴雯摇手笑道:“罢,罢,我不敢惹爷。”
晴雯又说刚才鸳鸯送了好些果子来,宝玉笑道:“洗洗手来拿果子来吃罢。”
晴雯笑道:“我慌张的很,连扇子还跌折了,那里还配打发吃果子。倘或再打破了盘子,还更了不得呢。”
宝玉笑道:“你爱打就打,这些东西原不过是借人所用,你爱这样,我爱那样,各自性情不同。比如那扇子原是扇的,你要撕着玩也可以使得,只是不可生气时拿他出气。这就是爱物了。”
晴雯听了,笑道:“既这么说,你就拿了扇子来我撕。我最喜欢撕的。”
宝玉听了,便笑着递与他。晴雯果然接过来,“嗤”
的一声,撕了两半,接着“嗤嗤”
又听几声。宝玉在旁边笑着说:“响的好,再撕响些!”
这就是《红楼梦》中的名场面“晴雯撕扇”
,让我们见识了叛逆公子哥和叛逆丫头在这一刻的不谋而合,有的时候我也在想“为什么曹公要安排这一段?”
其实晴雯和袭人就好像一个人的两面,我们大多数时候可能都是袭人的一面,至少在生活的常态下我们迫不得已要学袭人的那种理性和克制,只有这样生活才不会为难我们,正所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但其实有的时候我们又很希望活成晴雯,循规蹈矩确实让我们很舒服却不是真正的快乐,什么时候能遵循自己的本心,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从一个乖乖仔变成叛逆少年,这就是一种自由,一种向往的生活,我们如此宝玉又何尝不是呢,为什么他最近如此不顺,是因为他渴望照顾好每一个人,林妹妹、宝姐姐、金钏,甚至是袭人、晴雯,他努力了但却失败了,没有人可以永远做到完美,宝玉的内心和晴雯一样也有着叛逆感,他也渴望突破束缚的枷锁好好为自己活一次,这才是“晴雯撕扇”
的意义。
晴雯撕了宝玉的扇子,碰巧麝月走了来,宝玉赶上来,一把将他手里的扇子也夺了递与晴雯。晴雯接了,也撕了几半子,二人都大笑。宝玉笑道:“古人云:‘千金难买一笑。’几把扇子能值几何!”
读到这里不禁让我想起了唐玄宗和杨贵妃,开元盛世时代那是玄宗做皇帝的巅峰,直到他遇到了杨贵妃才明白做皇帝远不如做自己幸福,于是才有了“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对大唐盛世来讲杨贵妃固然是“红颜祸水”
,但对玄宗来讲那才是他真正渴望的生活。人啊一辈子循规蹈矩,究竟什么时候愿为自己活一次?
“晴雯撕扇”
就此结束,还记得宝玉拾得的金麒麟吗,因为它还引发一段姻缘故事,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