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女诫》不是班昭写的,那为什么这口锅却结结实实扣在了班昭头上呢?那时候的班昭,可是有个当“女君”
的学生呀!而且师徒关系不错,谁能让她背锅呢?似乎没有!其实有的,那个人就是“随子东迁”
中的主角,班昭的亲生儿子:曹成!
应该是邓绥的政敌发现,要扳倒邓绥,必须要先除掉班昭,而班昭这个人,要么低头修书,要么抬头观星,清心寡欲,无欲无求——根本无处下手!于是他们只能把目光放在了与班昭关系密切之人的身上,于是曹成就成了突破口。
至于曹成是怎么被拿捏住的,现在已经不可能知道了!不过男人嘛!无非是“酒色财气”
!总之,被人把控了,于是宣称:“《女诫》是我妈写的!”
——史量级谣言出场了。
常言道:“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而不幸的是,班昭在面对这个谣言时,非但不能辟谣,只能认下。因为在汉代,“诬上(诬告上级或长辈)被视为一种严重的罪行,惩处可能包括体罚、徒刑甚至死刑,具体取决于被诬告者的身份、地位以及诬告所造成的后果。”
虽然具体的历史案例可能因史料记载的不完整而难以详尽了解,但是以班昭当时的身份及时代背景,可以推测,“造谣者”
根本就没有考虑过“死刑”
之外的选项。
也就是说,班昭当时面对的是“背锅”
和“丧子”
二选一的命题。那时的班昭,选择了当一个好母亲……
于是,公元113年,班昭“随子东迁”
——是对曹成的惩罚,也是对班昭的保护——那时的邓绥,是多么地无奈呀!
班昭走了,留下了邓绥,独自一人!
好了!至此,坑算是填完了——填得好不好不知道!但肯定是填完了!咱这是低价旅行团!团餐管饱就不错了!好不好的,有讨论的必要吗?
最后,我还想唠叨两句,关于班昭的生卒年,我查到的资料其实有两种说法,一是:约49年—120年;另一个则是:约45年-约117年。
我为什么选择了第一种呢?原因是邓绥去世的时间有明确的记载,她去世于:公元121年。
我当时就想,这两人,都是早年丧偶,且后来都“守身如玉”
,再加一个“闺蜜干政”
,再给她们来一个相继离世——想让人不多想都难呀!哈哈哈!
这不能怪我,实在是当下这个写作环境,不打点擦边球,怎么能搏到眼球,是吧?
可惜呀!我没想到大姑这人,一本正经地跟我扯了二十多万字,愣是没给她家好闺蜜一个正脸镜头,让我想发挥都找不到空间。
好不容易她放手让我来写了,我才把她家闺蜜给拉上台,这脚跟还没站稳,她人就跑了……得!白忙了!
最最后,我还想为自己抱不平两句:我还以为故事的最后,会来一个惊天伏笔大揭秘——我其实就是邓绥!
但是,大姑人都跑了,我还是我,那个打字的我,什么都没有改变!不对,还是有一点改变,我现在已经“毕业”
了,甭管怎么毕业的,都是毕业了!我现在,是一个没有毕业证的毕业打字员!呵呵!好大的改变呀!
最最最后,数一下,还是没有三十万字——唉!写满三十万字,咋就那么难呢?
最最最最后,没有“最最最最最后”
了,结束了!
毕业快乐!
(全文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