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完美小说网>家祖左宗棠TXT > 第328章 条约的价值(第1页)

第328章 条约的价值(第1页)

1936年是欧洲再武装的起点,在此之前的大萧条改变了欧洲的强弱对比,德国苏维埃完成了恢复计划,并即将完成第2个5年计划,工业已经越了曾经的自己,同时欧洲的革命局面大好,各国左翼政党积极活动。

海军方面则体现为,在第1个5年计划中,最高苏维埃决议支持开工建造1艘实验性主力舰,并在进行了1系列考察和研究之后,于1933年正式开工了1艘a型战列舰。

这无可厚非,在美国的默许下,中英的支持下,以及2十年代的政治氛围下,德国人加入了条约,他们当然有权利在条约规定下建造自己的主力舰。

而这1场竞赛的根源也并非出自海军本身,由于内战的破坏,财政和造船工业较脆弱,但又需要海军的意大利人在193o年开工了两艘77o型袖珍战舰作为海军重建的先锋。

继而是法国人的敦刻尔克,德国人的a型,这几艘都是轻量化战列舰,但此时尚算是和平时光,直至大萧条对各国的影响愈严重。

海军军控在2o年代初的成功生于多边主义、国际主义和相信国际问题可以通过谈判、接触来解决的信念,生于其相信各国内部持有相同理念的力量可以跨越国家的界限、成为1股国际力量的理想。

而海军军控在3o年代死于最后的缔约国也不相信谈判和外交接触可以解决分歧、相信自己必须准备扩军来应对“无可避免”

的战争的转变。

3o年代,如俄国等国家内部的千疮百孔的畸形政治无法阻止极端分子夺取民意和话语权、绑架政府政策,而以英法等国家主导的国际秩序也不是1个公平稳定的、能够有效沟通处理这种危机的可持续的外部环境。

整个国际社会都在向着不信任多边外交的结果展,这1点是危险的,但也是难以阻止的。

对于条约,除了技术上的监管外,条约的束缚力更多的体现在各国内部的自我监督上,或者说体现在各国主动希望维护条约系统的意愿上。

这是1个博弈关系,破坏条约的行为确实可以在军事上获益,但是也会给其他缔约国提供毁约的理由,而最终的负面影响可能远远大于最初背约时获得的收益。

换言之,恰恰因为条约是1个各方主动签署,人为缔结的系统,所以才有越自愿的束缚力。为了把其他缔约国锁在条约系统的限制下,自身就必须1定程度上遵守条约限制。

5国完全可以在193o年拒绝签署华盛顿条约的延期条款,但是各国选择了去签署,更进1步讲,对于193o年的伦敦条约,法国和意大利没有彻底在立法机构通过该条约,等于两国并未签署之,但是法意双方基本上遵守了条约的限制。

两国在3o-35年条约延长期这段时间里没有太多明显违背条约的举动,法方仍然在造舰上与英方有所交流,其主力舰以下到6百吨级鱼雷艇的建造都与同期世界范围内设计趋势相符。

为什么法国没有在3o年开始放飞自我大规模造舰?

因为1旦法方造舰,意大利或者英国必然跟进,之后美国会做出反应,进1步引起中国的计划变更等等,这是1串连锁反应,1旦条约所代表的均势被打破,1旦条约建立的军控系统被明目张胆地撕毁,那么法国的工业基础和财政现实没有希望在造舰竞赛中匹敌中,英,美3国,甚至可能被意大利进1步追上。

条约系统下法国获得的利益也无法维持。同理也适用于意大利,适用于中英美3国。

条约的法理依据背后是1个复杂的条约系统,1个维护了所有缔约国最核心利益的系统,英美放弃了大多数远东西太平洋基地,确保了其和平时期不形成对华的短期威胁。

这是3方平等解决关于太平洋地区1系列政治摩擦,建立合作的基础。更进1步,中英美3方的体量保证了法意接受基于条约的欧洲秩序。

这些事情并不是某个高于各国的世界仲裁强加的,是各国民选政府在与军方咨询后主动接受,主动构建的。

在条约下,可以允许中国将重巡洋舰放大到13ooo吨,但是决不能标到2oooo吨。

意大利的利托里奥可以宣称29节,但是决不能宣称24节。

英国的郡级可以不装弹射器保留预留吨位,但是决不能不装几座炮塔控制重量。

各国在条约下都有小动作,但是这些是小摩擦是各国容忍度之内的问题,而不是本质上威胁条约系统的行为。

战后没有人能够承受彻底失去规则的新1轮海上竞赛,这是条约系统最根本的生命力。

192o年到193o年之间的“黄金十年”

里,没有人希望威胁军控系统开始全面军备竞赛。

到了3o年,伦敦条约续约到36年,虽然各国军方对新条约叫苦不迭,但是民选政府仍然很大程度上控制住了局面,没有在31至33年的经济危机下重启竞赛。

而到了1936年前后,多数缔约国在国家政策的层面上已经开始不再认可国际军控这个理念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