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搬到京都两年,李大壮的火锅生意做的风生水起,李家一如既往的和和睦睦。
黄家在禹州过的也很不错,一家子倒是没想过来京都。
黄淑娟生了个孩子后还是跟前夫和离了,生在禹州没找到让她满意的男人,跟郑氏要银钱想去京都投奔姑姑一家。
郑氏拒绝,黄淑娟就偷了些银两乘船去了京都。
黄达成和郑氏对她失望,毕竟是亲生的做不到完全不管她,托人带信给大姑姐,请她帮忙照看点。
黄淑娟想借着周诚的名说户好人家做官太太,可惜没人瞧得上她。
她跟李芙蕖关系不好,又不知道周诚什么时候回京都,一直待在姑姑家也不像话,半年前嫁了一户殷实的人家做续弦。
男方虽有妾室通房,李母真心觉得对方还不错,盼着黄淑娟能改改一山望着一山高的臭毛病,踏踏实实的过日子。
奈何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只过了半年,黄淑娟又看对方哪儿哪儿都不顺眼。
嫌人穷、嫌人老、嫌人没什么本事还一后院女人。。。。。。
总之,觉得自己嫁的男人哪儿哪儿都比不上周诚。
她不想委曲求全,想和离再嫁。
李芙蕖说起这个表妹就满脸嫌弃:“丢死个人,我看啊,她最适合绞了头发去庵里做姑子。”
周诚抱着小女儿,拿着拨浪鼓逗她玩,说道:“让岳母不用管她,她爱咋滴咋滴吧。”
黄淑娟的做法在现在来说确实是惊世骇俗,不过在后世像她这样的女人也不少见。
自己没什么能力,也不是多漂亮的人,偏偏还这个瞧不上那个瞧不上,她也不拿把镜子照照自己到底配不配。
就算黄淑娟求到他头上他也不带理的。
李芙蕖点头:“我也是这般想的,我娘心软,住在一个地方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她哭一哭我娘就狠不下心不管她,罢了,不说她了。
听说喜娘想自己开个酒楼找二姐借银子,二姐同意了吗?”
周诚摇头:“这是她们姐妹之间的事,我没过多过问。”
凌喜娘一直乖乖软软的,性格好也勤快,没想到才出嫁一个月就被方秀才母子给洗脑了。
成了亲不在酒楼干活很正常,毕竟方秀才有功名,秀才娘子在酒楼做工说出去方秀才没脸。
方秀才母子面上清高,实则想钱都快想疯了,羡慕凌媛娘和阿木尔的酒楼日进斗金,占不到国公府便宜后就怂恿凌喜娘也开个酒楼。
凌喜娘跟陈芸娘学的一手好厨艺,她也希望自己能多挣些钱买大房子,这样一来自家相公就不用抄书挣钱,可以专心温习功课早日高中。
她这些年攒了些钱,出嫁的时候下姐姐姐夫也给了嫁妆,但嫁妆多半是实物,没有田地庄子和铺子。
没有房产在京都开酒楼需要大笔银子。
方家除了个小院子值钱外,全部家当卖了也没她自己攒的银子多。
凌乐娘也没多少银子,只能找大姐借。
凌媛娘当初就跟凌喜娘说好了,她今后要开酒楼不反对,但十年内不许使用自己酒楼的一些秘方。
她跟阿木尔开酒楼之前就商量好了,很多方子都是周诚出的,她俩挣钱也得给周诚留一部分利润。
亲兄弟明算账,周诚老婆儿女都多,总不能将来没多少家底留给儿女。
十年后凌喜娘要用方子挣钱她管不着。
偏偏那些秘方都说是最挣钱的,凌喜娘开酒楼就是奔着挣大钱去的,怎么可能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