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商不富是不假,但是无农也不稳啊,江南这块地都种桑、不种粮,平日里还好,但就怕有个万一。
说起来朱厚照在江南地区的经济改革是最为‘激进’的。
先是路引制取消,因为商业社会要求物资、人员、资本的快流通,慢下来都是成本。
其次是赋税制改革,
因为取消路引,官方不再掌握人员的流动,自然就没办法再收取人头税。
所以不得不推行土地税和人头税的合一。
实际上就是加征土地税,取消了丁税这个说法。现在民间到底多少人口,朝廷已经没有准确数据了,但其实也别太高看自己,原来也不准。这个事是另外一项社会制度改革,暂且不提。
总之,这是关于税收比例问题。
在税收收取形式上,朝廷亦有改动。
正德十六年,朱厚照先在南直隶地区推行后世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正德十七年这个范围扩大到杭州、湖州、宁波三府。
不过他所实行的一条鞭法,并不完全同于张居正的一条鞭法。
张居正看到的是传统赋役法的弊端,将所有税收统一以白银形式收取,方便的是官府、朝廷。但他强制推行按照白银收税,会给老百姓带来很多问题。
比如说,大明虽然经历了白银货币化,但大明太大,穷人占据了9成以上,这些人都靠种地过日子。小农经济的本质没有生改变,他们也没有深嵌到商业交易之中。
那么问题来了——农民,哪来的白银?
原先种田纳粮,现在要种田纳银,怎么办?
那就只有将粮食卖了换成白银。
这个过程,就会被盘剥。
实际上这只是盘剥的第一道过程,后面还有呢,
比如说……
穷人交得都是碎银,说你家交三两,
你拿一堆跟小石子一样的银子过来,谁知道是不是三两?
于是就要称重。
这也可以做手脚,秤砣放轻一点嘛,老百姓是不敢反抗的。
还有,这些海量的碎银子不便运输,也很容易被偷盗,就跟一筐米一样,少一粒,谁知道?
所以后来朝廷又规定,地方要把碎银子炼成统一的银锭再上交。
然而炼化的过程会有不可避免的损耗,于是又加了一份钱,这就叫【火耗】。
朱厚照的办法呢,本质上是一样,但他要柔和的多。
他不强制,而是采取自愿原则。
简单的说,如果你家种地,你愿意交粮食等实物抵税,这可以。如果你家有足够的白银,那么你用白银交税也可以。
请注意,朱厚照引导到这里,就出现了货币白银化给大明的社会带来的第一个非常重要的革命性变化。
对于用白银抵税的那部分人来说,他们的摆脱了土地的桎梏,第一次从农田里解放了双脚。
从从业性质上来说,他们完全有条件不再当农民,而是手工业者,或者说工人。
这叫啥?这叫资本主义萌芽。
甚至有些人直接卖掉土地,不再占有土地以后,他就不需要交税了。这部分税收就转移到了购买他土地的人头上。
而转移出去的人,也就彻底的市民化。
城市不可避免的开始扩张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