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完美小说网>文成武德仁义英明 > 第43章 诏书(第2页)

第43章 诏书(第2页)

对于边镇的小手段,很明显兵部是看懂了。但也无可奈何只好勉强同意。

“不急。吩咐送些平常百姓家常用的针头线脑,陶罐瓷瓶啥的给甘肃、宁夏送去。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事就劳户部操持了,小家小户出的棉麻土布,小作坊的瓶瓶罐罐啥的,多多采买。”

朱祁钰这次笑起来很邪祟的感觉。

“陛下……臣遵旨。”

陈循不解的问道:“陛下吩咐采买这些,未知是何用意?”

“哦,也该跟陈卿言明。朕看了奏报,这些年税赋越收越少,官军囤田子粒(官军囤田产的粮食)也是越来越少。钦天监奏称日有黑子居中,岁寒日盛。于是朕以为要给小门小户多些活路,不能再如同浙闽粤一般了。”

说着,朱祁钰又端起了那个永远装着枸杞的茶杯灌下一大口。

“这如今全国粮食欠收,若是再没有些别的入项补贴可是要死人的。既然会死,还不如反了不是。这朝廷要想让百姓们安居乐业,一得攘境安民勿使外敌搅扰,二得于民生息,如此方能长久。”

朱祁钰又敲着案几说到。

“吏部行个文,要让天下各官属关注民生,该救济的、该帮扶的,都不能忽视了。采买些小民们的物产,让百姓也得些咸盐钱。”

老百姓苦,真苦。生产力上不来,物资不丰富,小老百姓一年四季就靠着点田地里的产出熬日子。

男耕女织本来产出有限,还要缴纳高额的税赋,再遇上了盘剥狠的,又或者是天灾人祸的,一家老小就没法活了。

朱祁钰命令向小门小户采买,又明确告诉百官就是要给小老百姓一条活路,来自朝廷上层的压力就会少很多。至于下面阳奉阴为的,自然有御史、锦衣卫监察了。

“臣领旨。只是这要按照多少去采买才合适呢?”

陈循还是犯了难。

“甘肃、宁夏不是报上来易市得了些牛羊马匹并各色布子角筋诸物吗?就按那些估价送去,准甘肃、宁夏二镇开设榷场与西北诸卫易市。”

“陛下,若是开了榷场准二镇易市,难免会有边衅。”

“边衅?如果公平交易就不用怕西北诸卫来闹,如果闹了打回去就是了。谁闹事,以后就不与谁交易,日子久了只有自己部族没有中国物资自然也就衰败了。一个衰败的部族在塞外能生存下去吗?”

对于擅开边衅这种鬼话朱祁钰是不满的。

每天还有人吃饭噎死,喝水呛死,怕惹麻烦别出来混啊!

“之前翰林院不是派了数十位朝臣于天下召集敢战之士入京勤王吗?现如今也用不上了,便命各处勤王兵马就地散去,由各地赏些钱粮。钱粮算是朝廷出的,赏了多少准报于朝廷抵税赋。”

大明朝体制问题,虽然号召老百姓入京勤王,可是一想到有可能被编入军户就没几个人肯来。

报名参加的民户人数还不如派出去召募的官员人多。而其他愿意主动报名参加的军户本来也就随时有可能被召集入京,相对于大明帝国这也实在是丢人丢大了。

“内阁议一议,将派出去的人就近安排做巡盐、巡河道、巡抚差使便好了。难得出一趟公差,总得干点实事再回来。”

朝廷体制问题其实蛮严重的,盐政、河政的漏洞就怎么都补不上。

因为大明朝的巡盐御史几乎是每年轮换,可能还没搞清楚状况就调走了,想用心实实在在做点事情也难。

“往后这盐政、河政御史可改一改。三年一轮并无不可嘛!盐道、河道衙门事务烦多,官员也要常轮晃才是。”

皇帝指了个方向,下面官员安排具体计划与实施就好了。

朝堂上这些人都知道现在的政策不对,但是谁都没有这个胆子敢提出来要改。这个可祖制,提出来要改祖制变法想过后果吗?历朝历代只要搞变法就可有名了,结果也可有名了。

还好,这位景泰皇帝挑了头,有针对性的提出来要搞改革,那就改呗!向着我们两榜进士,国朝精英认为对的方向改。

“话题扯远了,还是说说这采买与榷场之事。内阁也议一议,让一些常年运粮到边关的商贾到榷场与塞外诸部自行易市,官衙参与管理收些税金就挺好的。”

朱祁钰把话头又给带了回来。

“现如今盐政是商贾运粮到边塞,取了盐引到盐场提盐售往各地,这不是很好,非常不好。朝廷可以引导嘛~”

“比如说咱们可以让商贾们带着中国物产往边塞,缴足粮食方准许进入榷场参与易市,如此一来就不用再通过商贾把盐卖到百姓手中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