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规模上来了,需要的粮食也增加了,仅仅收购陈家庄村民的余粮就不够了。这时候,粮食交完公粮,留下自己吃的,还会有一些结余,这些结余通常会卖到公家的粮食站,但也有人开始赶着马车走村串巷的收粮食,收购价通常会比粮站高一分两分的,有的人就选择把粮卖给收购商。
陈家食品厂也开始收粮,价格比粮食站高了5分钱,但是对品质要求比较高。
三奶奶拿下了在县城开店的机会。她召集了自己的三个女儿跟她一起干,把小吃店打造成了后世便利店的模样,既卖杂货,又卖成品食物,还卖现制食品。
可心还给他们做了个大牌子,上面写着“食品老字号‘陈记’独家代理”
。大家不知道陈记,但是看着“老字号”
这三个字,再看看“独家”
,莫名的就有一种很高档的感觉,纷纷买一点回去尝试,然后就成了回头客。
小吃店的生意好得不得了。
四个女人都很勤快利落,把店打扫的窗明几净、纤尘不染,非常拉好感。
三爷爷就负责给她们进货。
二爷一家专门负责销售工作,爷俩都口才了得,干这个最合适不过。
娜娜真的成了厂里的产品研师。
之前提到的那本讲厨艺的书,虽然没了,但是可心贴心的给她弄了个手抄本,娜娜捧着书如获至宝,每天认真研究,没多久就给自己弄了副眼镜戴。
二婶看着这个四年级没上完却戴着眼镜的崽,非常的愁。苦口婆心的劝道:“戴上眼镜,看起来就像个文化人,但是人家要是一问,你啥学历啊,你回答说,小学四年级,这不太合适啊。要不,你努努力,最起码把初中毕业证拿到吧?”
娜娜也觉得,为了自己的食品大业,是得提高一下自己。于是,她重新拿起了小学四年级的课本。元方和元柏给她当了老师,可心也会抽空教她。
娜娜总是摆摆手,说:“你忙你的去。你又要上学又要写小说,就别在我这儿浪费时间了,让他俩教我就行。”
可心已经表了好几篇小说,连环画都出版了好几本,拿到的稿费非常可观。她现在是被全家人供着捧着的“高级知识分子”
,连高中生陈元松也比不了。
太爷爷甚至还拿着可心的小说通过大队部的大喇叭进行全村广播,可心第一次听到的时候,险些摔个狗吃屎。
全世界只有她一个人尴尬的成就达成了。
其他人都是夸夸夸,还有小朋友来向她请教如何写作文。
大概是在实践中体会到了知识的重要性。娜娜再次看书,感觉就和之前在学校不一样了,她学的很认真。
可心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讲述这些已经失学的年轻人的再教育问题,她拿娜娜举例,像这样有上进心、有求知欲的年轻人,是不是应该给他们一个可以灵活的接受教育的机会?让他们重返校园明显不太现实,年龄不合适,而且很多人参加了工作,怎么去学校?
她还给教育部写了信,专门反映这个问题。
效果是很好的。
教育部门专门组织人手,针对已经离开学校又有学习需求的各界人士编写了相应的成人教材,还有相应的结业考试,一旦通过,就可以获得相应等级的毕业证书。
娜娜成了第一批受益者。她后来不但拿到了初中毕业证,还一路高歌猛进,拿到了高中毕业证、大学毕业证。
二叔和二婶因为心大,看起来都很年轻,但是他俩笑太多了,笑纹直接变成了皱纹,俩人脸上褶子都有点多。但也不显老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