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饥荒严重的河北之地,在阿迪亚分出了近半数量抢收自黄河南岸的百万石小麦后,将自己麾下所得的粮食拿出大半出来,亲自一路散于河北。
三四十万石的小麦和大片无主荒地的赏赐,让人口已经所剩无几的河北灾情总算是有所缓解。
也让在这场连续数年饥荒中劫后余生的河北汉民们开始对这位高高在上的北凉大可汗生出了效忠之意。
十数万铁骑的返回,也让各地原本泼有些蠢蠢欲动心思的小部族们重新变的温顺而又好客起来。
暂时安定下来的局面,也让河北汉民们开始期待来年春暖之后的春耕了。
而返回长安的大雍皇帝赵崇一反常态的一连十数日不上早朝,甚至连太子和皇后的求见也都一律驳回。
虽战时有内阁统领六部以及太子监国,朝政不曾有国积压。但是天子归朝后,十数日不开早朝,还是让群臣极为意外。
赵崇不管群臣的想法,仅仅只是接见了数名阁臣以及六部的尚书。
兵部尚书顺便将两名侍郎亲自捉笔操刀的,根据各军报上来的军功簿册,草拟的封赏名单亲自递交内阁,再由内阁极快的票拟后,一起带在了身上。正好皇帝召见,也就没有按照战时的流程,第一时间送往东宫了。
赵崇也没有看上几眼,只是用朱笔一抹,将封赏名单上白虎卫军中的将校名单抹了个干净。
但是让内阁和兵部意外的是,朱笔御批之后的名单,没有直接回兵部,而是又被特意连夜送往了东宫。
太子赵业监国数次,对于朝政事务已经颇为熟悉。也在数年前就接过了宫中那名有着女宰辅美称的女官手中的代天子御笔朱批的权柄。
大雍复兴以来,行过及冠礼的皇子仅仅两人。蜀王在封王之后不久,就被勒令就藩。关中长安城内,成年皇子就只有太子一人。可以说储君之位已经是稳如磐石了。
大战刚过,东宫异常的忙碌,灯火几乎昼夜不歇。
太子赵业忙碌至夜深,刚刚感觉腹中饥饿,匆匆在偏殿用了些点心之后。就接到了宫中送来的封赏名单。
看着名单中被刺目的朱红抹去,但是红色朱砂之下被抹去的名字却清晰无比的名单,赵业眼神凝重。随即怒容在脸上一闪而过。
“父皇尚未休息吗?”
赵业平复下气息后,向着前来递送名单的女官问道。
“回太子殿下,陛下尚在和几位阁臣以及尚书议事。”
女官轻声回道。说完见太子微微愣神,不再追问其他,当即微微弯腰行礼后便缓缓推出殿中,径直回宫去了。
“备车!”
赵业楞了半响,随即沉声吩咐道。
白天自己和母后接连拜见,都不得一见。自己贵为储君,父皇招阁臣尚书深夜议事,自己却还在东宫!
储君求见而不得见,深夜却撇下太子,召见重臣,再联想起蜀中在这场大战最紧要关头,紧闭剑门关月余,也不过是一顿不痛不痒的训斥罢了,这样的情形实在有些诡异。
“殿下可是要去宫中?”
太子腹中自然是有些幕僚的,一名东宫属臣在身后问道。能时刻跟在太子身边,连享用点心时都有幸得赏的幕僚,在东宫也是极少数。
“父皇何意?白虎卫乃是大雍国之重器,不是我东宫私兵!”
赵业闻言,微微转身,将手中的名单递给了幕僚。语气中的不忿和不满毫不掩饰。
“白虎卫不是东宫私兵,但是魏将军却是国舅。此次大战,军中详情一一奏报在侧,难道殿下对于这个名单还没有一点心里准备吗?
魏将军战前节制两淮步骑十数万兵马,战后,却被两位老将军分出了步卒的军权。
看似是步骑之间的正常建制划归,但其中戒备之心,难道殿下心中就没有半点数吗?
况且皇后娘娘为殿下选亲一事,已经提上日程,殿下切不可意气用事。
所以微臣斗胆,请殿下三思而后行!”
中年幕僚接过名单,眼睛快一扫之后,抬头缓缓说道。
“哼,在孤眼中不论亲疏,有过要罚,有功必赏,否则朝堂法度何以立!”
赵业面沉似水,和赵崇五六分相似的眼眸中满是愤怒之色。但是声音却是缓了下来。
朝野上下,虽然对自己这位监国的太子没有太大的非议,但是对于自己的母族可是从来都没有断过。
从皇后掌过虎符到魏家在军中的影响,无一不是言官们攻击的对象。生怕姓魏的皇后重蹈当年吕氏的覆辙。
对于这次大战之时,白虎卫未得军令擅自东进的举动,言官们更是言辞犀利,毫不留情,弹劾的奏折雪片般的连续月余不绝。
但是这一切都不是抹去被护卫军功的根源。
太子心中明白,这个原因的症结所在就是远在千里之外的那个商队满天下的宋家的嫡幼女。
显然,母后用兄长以及身后白虎卫一军的军功给自己换了一个太子侧妃。当然也在明面上彻底斩断了自己那位便宜弟弟掌控蜀中乃至荆襄商道的野心。
那位敢动辄关闭剑门关的弟弟,还是让自己心中不安的紧。
。。。。。。
战事过后的荆襄,天气渐渐收凉。
原本兴盛过一时的潭州宋家,随着家主一意孤行的分出三十六房,各房重新散落各地,特别是宋家主致仕之后,就显的门前冷落鞍马稀了。
不过宋家经营的产业,倒还是遍布荆襄和蜀中各地。
在朝廷不断的征战中,甚至还接触上了蜀中的哪家实力强悍的镖局,有了这个助力之后,更是将买卖做的风生水起。
荆襄的粮食,蜀中的丝绸还有江东的茶叶等等物资,源源不断的被宋家通过水路和6路远送到关中河南河北,甚至是更北方。
再将贩自北方和陇右的马匹牛羊,带回关中,乃至荆襄甚至是东南,其中的利润使得宋家除了子嗣和支系算不上枝繁叶茂之外,几乎成了荆襄第一官宦巨贾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