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来到‘慧眼聚论’指定的地方,很多文人已经在王夫子的庭院坐下了,他们互相行礼,互相高谈阔论、谈笑风生,仿佛在这里的都是知己,可以各抒己见。
四人走进第二间屋子,围坐在靠窗的方桌边。
杨勉环顾一圈,心想:“这间屋子虽然不像第一间,可以看到进进出出的人和庭院全貌,可离中心位置最近,听得最清楚。可以说是所有的屋子中最好的一间,不知道孙公子是如何拿到这么好的房间?”
外面传来激烈的讨论声,将杨勉从思绪中拉了回来:
“我每年都会到周边考察,不得不说他们有的地方是比我们好。”
“以我们现在的情况,不管是哪方面的人才都有,可为什么还是很难有大突破?”
“我们是有不少人才,可要留得住才行,留不住也没用。”
“个人觉得,还是应该大力展各行各业,这样可以全面展,掘更多的人才。”
“不对,我觉得,还是人心固化的原因,害怕别人越自己,总是将责任归于别人,不好好提升自己,总之,还是格局太小……”
杨勉听着默默的点了点头,又想起了杨政、杨卓睿和陈云启,心里默默的想:“是呀,很多人不都是这样吗?又何止一个王胥呢?”
外面继续传来讨论声:
“那……请问这位兄台,可有什么好的方法,制止这种情况?”
“这种情况没法杜绝,只能管制。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去管控。”
“哦?”
那人继续说道:“尽量将权力分散,不能一方独大,才能互相监督、互相管控。”
外面响起了一片掌声,杨勉几人也听得入迷,笑着默默点了点头。
……
外面还在讨论,杨勉透过薄窗,仔细的盯着此人,独自沉思:“此人虽然饱读诗书,出口成文,可一点儿也不像一个很有文化的人,一直瘫坐在那里,更像一个地痞无赖,有些散漫还有些放荡不羁,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绝对不会知道这些话出自此人之口。”
“慧眼聚论”
散场后,王夫子的门童走了进来。
门童行了礼,道:“孙公子,夫子今日有事,赶不过来,命我来告诉您一声。”
几人赶紧起身,回了礼。
孙南歆彬彬有礼道:“烦请转告王夫子,叨扰了。特意为我们备下这间屋子,改日定特来答谢。”
门童回:“是。王夫子还说,公子若是想到处看看,需要人陪同,可以随时唤我们。”
孙南歆道:“已经来过很多次了,这里我熟悉,你去忙吧,我带他们看看就是了。”
门童回:“是。”
便退下了。
孙南歆看向杨勉三人,道:“院内有很多王夫子的真迹,字体多样,都很美观,每年有很多学子慕名而来,只为能学习一二。”
杨勉有些疑惑,问道:“这么好的真迹,挂院子里吗?不怕损坏吗?”
孙南歆解释道:“平时不在院子里,在书馆里,今日因为人多,都想一睹这真迹,怕书馆拥挤,才特意挂在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