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他黯然离开明院后,远走东神州,游历到月漓江,十分喜爱那里的山水,就在江边依山傍水建立一座庭院定居下来,并把储姓改为朱姓。
他的行踪被伏篪查知,伏篪有心交好于他,便封了他一个世袭侯,朱瑞安不愿受封,伏篪许诺他,一是保密他的行踪,不会让外人知道,二他无需上朝听政议事,更不会指使他做任何事情。
伏篪虽没有明说,但言下之意,好像这是朱瑞安应得的。
朱瑞安也不是糊涂人,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方悔恨不已。不管怎么说,明院走到今天这种地步,东神州从中坐收渔利,虽不是他的本意,但他和杨戬天确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伏篪怎样做,朱瑞安也奈何不了,但他余生从未踏入东神州帝都半步,并立下祖训,交待朱家后人,不准与伏氏皇室有任何瓜葛。
朱瑞安隐世苦修,终有顿悟,修成“圣世光明”
,踏入混元境,并使出通天手段,取直江道。
他每次想起明院之事,心中难免悔恨,曾想过重建明院,但要想重建,就必须聚齐“圣世光明”
和“开天”
两部神典的研论。当初无名荒者分别把这两部神典的研论传给他和杨戬天,不仅是对他二人寄以厚望,也说明了两部神典就是明院的基石。
事实上,师尊尚在时,他和杨戬天曾私下讨论过无名荒者的身份,如果师尊真的是传言中的吕桐,那么这两部研论就应该是“圣世光明”
和“开天”
神典的原本真迹。
但这一切都是猜测,没人能够证明秦珏退位后和吕桐在一起,也没人能证实无名荒者的真实身份。
当他重回秋寒城时,杨戬天却因破境失败,已身死魂消,所以他没有现身,只是暗中查探。
对于他曾经深爱过的女人,他已经放下,但历经这场风雨之后,对上官秋蓉却莫名地有种奇怪的感觉,尤其是上官秋蓉身后的“暗月”
宗,当初他和杨戬天都不曾在意过。
在“九莲峰”
,他暗中探知,杨戬天不知何故,并没有把“开天”
神典的研论传给后人,便一路寻访上官秋蓉的行踪,在北漠寒原的“暗月”
宗,他见到那个女人,却因自持混元境修为,一时大意身陷囹圄,被“九狐断脉花”
断去心脉,上官秋蓉更是逼他交出“圣世光明”
神典,他这才明白了一切。
朱瑞安不惜自损修为,最终冲出重围,用仅剩的真元维持生机,不远万里返回东神州,因心脉已断,性命难续,最终在朱家的“千里小世界”
里抱憾死去。
“暗月”
宗虽然从杨戬天手中得到“开天”
神典,或许是此“开天”
已非彼“开天”
,也许是缺少研论的修行基础,“暗月”
宗内无人能参透神典。
而且自秦三世秦珏之后,秦氏后人也无人修成“开天神典”
,即便有修成的,“暗月”
宗也不敢去打一个皇朝的主意。
他们推测,由明院传下来的两部神典研论,应是相辅相承的,两千多年来,面对可见而不可用的旷世神典研论卷,他们可谓是贼心不死。
当年为了追查朱瑞安的行踪,更是翻遍整个西琉域和东神州,直至朱洪鼎这一代,“暗月”
宗才知道月漓江的朱家就是储瑞安的后人。
他们潜入朱家,却无法进入青石小院,更没办法进入“千里小世界”
,之后才设计把“雪娘”
嫁给朱世文,伺机窃夺藏在朱家的“圣世光明”
神典研论卷。
如今机会来了。
意外的是方凌的出现,雪娘不知道朱洪鼎想干什么,但小小的方凌,还不足以让她看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