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回到水车胡同,之前一直强忍着的伤心这下却是再也忍不住,见到陈秀娘后便扑进她怀中大哭起来。
“寅哥儿这是怎么了”
陈秀娘掏出帕子给弟弟擦眼泪,边哄边问道。
“何何大哥现在进了县学,以后以后再也教不了我读书了。”
说到这,陈寅更加伤心,眼泪怎么也止不住。
陈秀娘用手抚着陈寅的头顶,张了张嘴,想说什么,终究还是没有开口。他们本来就是没有任何关系的陌生人,他们姐弟的路始终都要靠自己走。
“寅哥儿别伤心,姐姐正准备给你说,咱们攒的钱已经够送你去私塾了,等过几天姐姐就送你去读书好不好”
“真的”
陈寅眼睛亮亮的看着陈秀娘,虽然声音中还带着浓重的鼻音,但是脸上已是挂上了大大的笑。
“嗯,真的,姐姐明日就带你去找私塾好不好”
“好”
陈寅知道自己可以去私塾后总算是破涕为笑,又回房中背他的三字经去了。
陈秀娘看弟弟走了,心底微微叹了口气,又重新将绣架撑起,开始刺绣。
她这次绣的是一副观音图。
雪白的缎子中间,大士宝相庄严,一手托了净瓶,一手执了柳枝,神态雍容慈悲,栩栩如生。
这是县中绣楼最近新接的一桩单子,据说是给某个大户人家老封君的贺寿礼品之一,因为需要极深的功夫,一直没有绣娘接这一趟活计。
原因也很简单,如果绣得好就罢了,若是不好,那就要整个砸在手里,不说别的,就是这做绣面的流银闪缎就值不少钱,陈秀娘这匹段子也是在绣楼赊买的。
她本也不想冒险,可一来是她现在确实需要钱,二是因为她对绣人像还算拿手。
与绣山水花鸟不同,绣人像时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好所绣之人的神态,即使针法不够出神入化,但是只要神态有了,那么这绣像便不会显得死板。
所以关键就在两个字传神。
陈秀娘仔细净手后方敢下针,现在只剩下最后一点收尾工作,等这绣品交到绣楼后,寅哥儿这段时间的束脩就不用愁了。
天光逐渐暗淡,陈秀娘收了最后一针,右手虚虚在绣像上抚过,心中大石放下,总算是完成了,自己这几个月的功夫到底没白费。
扯过一旁的白绢盖在绣像上,陈秀娘揉了揉手腕,准备去厨房做饭。
水车胡同地处清源县北,是县中贫民杂居之地,此处除了小巷遍地,曲折难走之外,还有一点就是这里的人口也十分稠密。
这里的许多房子都是早年所建,可是户主却早已不住这里,因此这些老房子常常是租给一些外乡来的贫民居住,甚至穷些的,还会两家共租一个院子。
陈秀娘走到厨房,就见同住的刘大嫂已经在灶上做饭,便先搬了凳子摘菜,准备等她熄火后再做。
而本来之前还赶三赶四架火烧柴的刘大嫂,见陈秀娘进来了,反而放慢了手上的动作,连切菜的笃笃声都慢了下来。
陈秀娘在一边看着,抿抿唇,暗暗吸了口气,仍是继续摘菜。
因为不舍得弟弟吃苦,陈秀娘并不像刘家大嫂那样,炒菜连素油都舍不得放,而是专门熬了一罐子猪油,炒菜或是做汤时她都会挑一些出来放进锅中。就这已是比在家中时差了许多,因此隔三差五的,她还会给弟弟蒸上一碗鸡蛋羹。
也正是因了此事,她跟这刘家大嫂才会结下梁子,或者说是被她现刘家大嫂偷用她的油,甚至还偷拿她的鸡蛋后,对方恼羞成怒,开始单方面找茬。
陈秀娘本来体谅她一个寡母带着幼儿讨生活不容易,加之她自己也是同样的处境,也没想与她计较什么,谁料对方竟觉得她软弱可欺,愈得寸进尺。
于是她也只好端出架势,由此两家人便开始不对付起来。
刘大嫂觉得自己现在算是占了上风,因此愈得意,手上的动作也越来越慢。
陈秀娘怕弟弟饿着,看她这样,眼珠一转,便站到厨房门口对着屋子喊道“寅哥儿,寅哥儿,快过来帮姐姐摘菜,一会姐姐给你煎鸡蛋吃”
话音刚落,一边的院子便冲出一个小人来,不过却不是陈寅,而是刘大嫂的儿子刘旦。
“娘我也要吃煎鸡蛋,我要吃鸡蛋,我好饿啊,怎么还没开饭”
刘旦比陈寅小一岁,不仅嘴馋而且喜欢撒泼,稍有不如意便往地上一躺,满地打滚,陈秀娘来这里不久已经见识过好几次了。
“我的活祖宗,别扯娘的袖子,饭马上就好,马上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