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还不忘拍了拍守将的手,和蔼可亲的问道:
“大人,你看如此安排是否妥当?”
守军此时此刻还能再说什么?
只能一脸苦涩的喃喃道:
“如此最好!如此最好!”
解决了这些小事,李无锋信步向玉关西门走去。
沿途已经有边军兵将在接手玉关内守军的指挥权。
虽然偶有争议之声,但在守将和几位旗主出面后也很快解决。
所谓天堑,在内部崩盘时,不过就是一盘散沙。
李无锋甚至由此想到了眼下的帝国局势。
沧元皇帝算得上雄才,但绝称不上大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解决世家权柄之重,也非一日之功。
要想罢黜世家影响,在李无锋所熟悉的历史上,也是经历了整整三百年。
先有科举取士,打破官宦出豪门的惯例。
后有黄巢起义,杀尽天下名门。
再有数十年分裂战乱,使天下世家分崩离析。
才有了天子与士大夫共天下的局面。
眼下帝国之中,贱门无学子,寒门无高官的局面不会因为古冷然的位列高官就打破。
主政一地,没有丰富的经验积累,完全是扯淡。
世家占据官职传承,虽然有种种弊端,但却可以将为官为政的经验代代承继。
一个从小就被当“官”
来培养的人,只要稍加历练,就可以很快执掌权柄,这就是所谓世家大族的底蕴。
天下大大小小的官员,如果没有庞大的读书人群体作为积淀,没有层级的晋升历练,那么世家大族的地位根本不可能被打破。
毕竟这个世界上,很可能除了自己外,根本就不存在生而知之的人。
所以沧元皇帝的谋划,最多就是割韭菜,割了一批再长起来另外一批,仅此而已。
要想真的打破世家大族的垄断,光杀人是不够的,就算现在能把世家都杀光,那所有世家珍藏的典籍传承都将断绝。
虽有裘夫子这样的人存在,沧澜大陆不至于倒退回茹毛饮血的年代,但也必然会经历非常漫长的一段人不知耻的阶段。
届时礼乐崩坏,国将不国,天下民不聊生,征伐不断,乱世个几百年,沧元皇帝的血脉能不能熬过去都是未知之数。
还谈什么皇权接续!
所以李无锋根本就没有想过打破现在的局面,他所有军改政改,设立学宫,只是因为三川是一个没有世家影响力的边疆新郡。
自己一言如九鼎,自然可以肆无忌惮一点。
而且这样的改革,能够提升的是最广大的普通群体的利益。
可以快速笼络住三川之兵之民,让他们能够明事理知荣辱,进而强军强民,使三川成为帝国中独树一帜的存在。
至于三川学宫这种有教无类的萌芽,需要多少年才能积蓄起足够翻天覆地的能量。